[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0929.4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2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张静尧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电荷 释放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改善现有技术中消除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形成的电容中的残留电荷时,无法保证残荷消除效果的问题。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光敏模块,每个光敏模块连接至少一个像素电路;每一像素电路包括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和用于存储显示信号的第一电容;光敏模块连接像素电路中的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光敏模块用于在显示装置的背光关闭的状态下,控制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开启,以释放第一电容中残留的电荷;在显示装置的背光开启的状态下,控制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关闭,使像素电路控制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二者间填充有液晶材料。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布,从而改变两侧偏光片之间的透过光的偏振态,最终实现图像的显示。
有源驱动(Active Matrix)的液晶显示驱动电路中,为了避免造成液晶极化,一般要求在液晶显示器件不显示时释放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形成的电容中残留的电荷,液晶极化是指液晶分子长期受到直流电压的作用而产生的偏转异常。
现有技术中释放残留电荷的方法需要由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主动控制来完成,对异常掉电及IC休眠等状态下,IC需要在极短的时间(1~2帧)内完成所有像素的放电操作,无法确保每一行像素中第一电容的残荷均能快速、彻底的释放,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可改善现有技术中消除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形成的电容中的残留电荷时,无法保证残荷消除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所述电荷释放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光敏模块,每个所述光敏模块连接至少一个像素电路;每一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和用于存储显示信号的第一电容;所述光敏模块连接所述像素电路中的电荷释放控制模块;所述光敏模块用于在显示装置的背光关闭的状态下,控制所述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开启,以释放所述第一电容中残留的电荷;在显示装置的背光开启的状态下,控制所述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关闭,使所述像素电路控制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可选的,所述光敏模块包括光敏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光敏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敏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一电压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电荷释放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端。
可选的,所述电荷释放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光敏模块,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公共电压端;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耗尽型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公共电压端。
可选的,所述电荷释放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光敏模块。
可选的,所述电荷释放电路包括多个光敏模块,至少一行所述像素电路连接一个所述光敏模块,或者至少一列所述像素电路连接一个所述光敏模块。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如权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荷释放电路。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所述电荷释放电路中的光敏模块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09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 下一篇: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