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9650.4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5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沈顼;李晓艳;段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0 | 分类号: | B21D37/00;B21D5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连接臂 铰接轴 下模 铅垂方向 限位装置 转动 避让位置 压机立柱 移动路径 铰接 轴向 柱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位装置,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端与压机立柱铰接且铰接轴轴向位于铅垂方向,连接臂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支撑柱柱长方向位于铅垂方向,所述连接臂绕铰接轴转动使支撑柱处于上、下模之间或处于下模移动路径的避让位置处。工人直接将支撑柱绕铰接轴转动至上、下模之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显著提高了支撑柱的布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限制上、下模相对位置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通常包括彼此配合的上模、下模。冲压成型工艺中,上、下模呈上下分离状态时将待成型坯料置于其间,上、下模合模后坯料便成型为所需形状,分离上、下模具取出成型件。当模具处在存放区或非工作时段,上、下模无需处在完全合模的状态,而是在上、下模的合模面之间放置柱状的安全栓,安全栓固定在压机的四个立柱上,使用时要将电器联锁插销拔下,保证生产线停止运行,然后操作人员搬起安全栓,先放置在工作台上,再爬上工作台,二次搬起安全栓,放置在模具的安全平台上,最后调整安全栓在模具安全平台上的位置。由于安全栓为了满足支承的负荷,结构较大,重达30kg左右,操作人员需要在上、下模之间放置四个安全栓,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安全栓的布置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提高作业效率的限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限位装置,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端与压机立柱铰接且铰接轴轴向位于铅垂方向,连接臂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支撑柱柱长方向位于铅垂方向,所述连接臂绕铰接轴转动使支撑柱处于上、下模之间或处于下模移动路径的避让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工人直接将支撑柱绕铰接轴转动至上、下模之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显著提高了支撑柱的布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除去支撑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a、4b为本发明支撑柱与压机立柱固定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限位装置,包括连接臂10,连接臂10一端与压机立柱1铰接且铰接轴轴向位于铅垂方向,连接臂10另一端与支撑柱20相连,支撑柱20柱长方向位于铅垂方向,所述连接臂10绕铰接轴转动使支撑柱20处于上、下模2、3之间或处于下模3移动路径的避让位置处。
本申请中直接将连有支撑柱20的连接臂10与压机立柱1铰接,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工人直接将支撑柱20绕铰接轴转动至上、下模2、3之间,支撑柱20能够起到支撑上模2的作用,无需工人将支撑柱20来回搬运,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支撑柱20的布置效率。
连接臂10自由端设置有套管121,支撑柱20自其下端穿置于套管121内,支撑柱20上端为T形头21,弹簧30套设在支撑柱20柱身上,弹簧30一端抵靠在支撑柱20的T形头21上、另一端抵靠在套管121的上管端。
弹簧30的设置,使得支撑柱20能够沿其柱长方向浮动式地移动,自由状态下,支撑柱20的下端需要稍高于下模3的合模面,工人无需在上、下模2、3之间调整支撑柱20的高度,工人直接将支撑柱20绕铰接轴转动至上、下模2、3之间的合适位置,上模2直接下压,直至支撑柱20的下端抵靠在下模3上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20的布置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9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板紧固件折弯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五金模具共用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