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6825.6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4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于佳楠;任秀敏;迟男男;李丛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M35/00;A61L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154000 黑龙江省佳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科 简易 触觉 感知 诊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结构相同,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两侧均设置圆筒罩,且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卡扣配合安装,所述左壳体内部轴线位置处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导向圆筒,所述导向圆筒内部配合安装刺针,所述刺针上端固定设置推板,所述推板与导向圆筒的上端之间加装弹簧,所述推板上端设置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采用规格统一的刺针进行检查,且刺针在检查前自动进行消毒,且采用消毒布对针刺位置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神经知觉检查时,没有固定统一的检查器械,大都使用大头针、竹签或其他用具,这些针具尖锐度不同,造成检查结果也比较随机,而且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和传染疾病。随着科技发展,逐渐出现了专门用于神经知觉检查的触觉针,触觉针在使用时一般是医生握持触觉针针刺患者,根据患者的反应来得到检查结果。但是不同的医生掌握针刺的程度不一样,这样会造成检查结果有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采用规格统一的刺针进行检查,且刺针在检查前自动进行消毒,且采用消毒布对针刺位置进行消毒,避免感染,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结构相同,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两侧均设置圆筒罩,且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卡扣配合安装,所述左壳体内部轴线位置处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导向圆筒,所述导向圆筒内部配合安装刺针,所述刺针上端固定设置推板,所述推板与导向圆筒的上端之间加装弹簧,所述推板上端设置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左壳体内部,所述刺针下端的左壳体和右壳体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刺针孔,所述刺针孔两侧分别设置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部配合安装消毒布,所述消毒布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辊一和转动辊二连接,所述转动辊一和转动辊二分别与左壳体两侧的圆筒罩内部的芯轴配合安装,且转动辊二对应的芯轴外部固定安装定子线圈,且转动辊二内部固定设置转子磁极,所述定子线圈和电机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和蓄电池均固定安装在左壳体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上表面设置透气孔、指示灯和按钮开关,所述指示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按钮开关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刺针孔内部的左壳体表面固定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消毒布为酒精浸泡的无菌布,且消毒布覆盖刺针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底部为弧形结构,且左壳体和右壳体的侧边分别固定设置绷带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神经科简易触觉感知诊疗装置采用左壳体和右壳体结合的方式,方便内部的消毒布更换,而且采用规格统一的刺针对患者进行检查,使检查结果明确,便于医生判断,而且在刺针孔内部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对刺针端部进行杀菌消毒,并且采用消毒布对针刺的皮肤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绷带扣安装示意图。
图中:1左壳体、2右壳体、3圆筒罩、4指示灯、5透气孔、6按钮开关、7绷带扣、8偏心轮、9电机、10蓄电池、11单片机、12刺针、13推板、14转动辊一、15定子线圈、16转动辊二、17消毒布、18紫外线杀菌灯、19导向圆筒、20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6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 下一篇:双模态视觉反馈动静态平衡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