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66728.7 | 申请日: | 201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7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一;梁发云;曹平;赖伟;蒋志军;李泽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钟莹洁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物 新增 地下 停车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建筑物的相对两侧形成围护墙,在围护墙内挖设工作坑,一侧形成为主工作坑,另一侧形成为辅工作坑;以主工作坑为起始作业场地,向既有建筑物下方依次横向顶进若干排预制构件,在若干排预制构件内分别铺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若干根钢筋混凝土托换梁;在钢筋混凝土托换梁的两端施工形成两根边梁,形成既有建筑物下方的整体托换结构;从主工作坑一侧向整体托换结构下方开挖形成停车场空间;待停车场空间施工完成后浇筑底板并以整体托换结构为顶板,形成地下停车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上空间越来越拥挤,地下空间逐渐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但是一方面,直接拆除尚在服务期的既有建筑物来开发地下空间十分不经济;另一方面,一些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能拆除。在既有建筑下新增地下室作为地下停车场来缓解停车难的想法应运而生。
目前开发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桩基础托换”方案,利用锚杆静压桩或人工挖孔桩作为托换构件托换原有浅基础,在下部开挖土方至设计高程形成地下空间。另一类是“平移后开挖”方案,对原有建筑形成整体托换承台后进行平移,待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再移回原位。
前一类方案需要破坏原有建筑物的底板进行成桩作业,挖土工作也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易对结构造成损伤。后一类方案在平移过程中若对原有建筑的上部结构加固措施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原有建筑永久性破坏,且平移后需要同等场地临时安放建筑物,相比之下占用更多的场地,在建筑物密集的场所难以施工。并且上述两种方案在施工期间严重影响既有建筑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地下空间的建设,在施工期内也能够保证原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且不会对原有建筑的结构产生破坏,能够解决老城区、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既有建筑物的相对两侧形成围护墙,在围护墙内挖设工作坑,其中,一侧形成为主工作坑,另一侧形成为辅工作坑;
B、以主工作坑为起始作业场地,向既有建筑物下方依次横向顶进若干排预制构件,在若干排预制构件内分别铺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若干根钢筋混凝土托换梁;
C、通过主工作坑和辅工作坑在钢筋混凝土托换梁的两端施工形成两根边梁,所述两根边梁与所述若干根钢筋混凝土托换梁形成既有建筑物下方的整体托换结构;
D、从主工作坑一侧向整体托换结构下方开挖形成停车场空间并且间隔地施工形成基础和柱;
E、待停车场空间施工完成后浇筑底板并以所述整体托换结构为顶板,形成地下停车场。
根据本发明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A中,所述工作坑的坑底标高与地下停车场的顶板的设计标高一致,所述工作坑的开挖方式为放坡开挖且在挖设完成后于坑底铺置一层碎石隔离层。
根据本发明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B中,所述预制构件的尺寸能够容纳施工人员进入并进行人工掘土作业,所述横向顶进以千斤顶作为动力装置并在一边顶进时一边掘土。
根据本发明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停车场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B中,向既有建筑物下方横向顶进预制构件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a、在主工作坑中远离既有建筑物一侧布置后背墙并在后背墙上安装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未经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6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