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裕度电缆及中间头固定装置的多功能电缆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5638.6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天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天钢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郑满玉 |
地址: | 314499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电缆 井体 多功能电缆 固定装置 附架 根桩 盘圈 裕度 桩脚 电缆运行环境 电缆盘圈 工程造价 人力成本 延伸设置 工程量 叠压 盖合 井盖 叶片 抽取 平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裕度电缆及中间头固定装置的多功能电缆井,包括长方体的井体和盖合在井体上的井盖,所述井体底面的上分布有若干根桩脚,每根桩脚间隔插有若干个可取卸的叶片,所述桩脚的旁侧设置有与桩脚平行的两根附架,所述附架上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延伸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架和若干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安装有抱窟。占地面积从原来的57.4m2缩小为20.25m2,约为现有设计的35.3%,相关工程量明显减少,可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明显缩短工期,经济效益明显;电缆盘圈设置更加合理,杜绝了盘圈电缆上下严重叠压,提高电缆运行环境,方便了盘圈电缆的抽取使用,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适用于电力电缆中间井方面,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裕度电缆及中间头固定装置的多功能电缆井。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供电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城区、交通枢纽等场所电力电缆已经基本取代传统架空线路,而中间接头作为电缆最关键部分之一,其安装方式和运行环境直接影响电缆的可靠、稳定运行。同时,为了保证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在出现损坏情况下的重新制作接头需要,一般在电缆中间井两侧裕度电缆盘圈井中会保留几圈的电缆裕度。现有的电缆裕度盘圈井一般都是一层层盘在地上,占地面积大,电缆互相叠压严重,实际运用中需要抽出数层,乃至十余层电缆底下的裕度盘圈电缆其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下。再则,按照目前常规的两侧盘圈井,中间安置中间头的电缆中间井设计方式,井面占用较多的地坪表面,造价较高,影响城市道路绿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缺点,提供一种带裕度电缆及中间头固定装置的多功能电缆井,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电缆可灵活抽取运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裕度电缆及中间头固定装置的多功能电缆井,包括长方体的井体和盖合在井体上的井盖,所述井体底面的上分布有若干根桩脚,每根桩脚间隔插有若干个可取卸的叶片,所述桩脚的旁侧设置有与桩脚平行的两根附架,所述附架上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延伸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架和若干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安装有抱窟。
优选的,所述叶片等间隔分布在桩脚上,所述第一支架与叶片对应设置且等间隔分布在附架上,所述每个第一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抱窟,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总数至少与叶片数量相同的抱窟。
优选的,自上而下在所述附架上等间距开设有八个圆孔,在每个所述圆孔内安装有一根第一支架,在第四、第五个所述圆孔以及第五、第六个所述圆孔之间分别安装有一根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最多安装四个抱窟。
优选的,单根所述桩脚包括至下而上叠加的八层分支架,相邻所述分支架之间通过分别设置在分支架上端的公头、分支架底端的母头连接连接,每个所述分支架底部连接有叶片。
优选的,每个所述分支架与叶片通过焊接在叶片下的承力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井盖设置有旋转封闭阀门;所述相邻两抱窟形成的空间内均设置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井盖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板,井盖侧壁设置有电路模块、储能模块;所述井盖、井体之间连接有锥形收口,所述锥形收口壁面上设置有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井体的两根附架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和两附架之间形成独立于桩脚的“门”型结构;所述横杆包括两段通过螺纹连接的子杆,所述横杆长度不小于2800mm。
优选的,所述安装附架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卡扣连接附架。
优选的,所述叶片呈扇环形,所述叶片远离分支架侧的弧长为600mm,靠近分支架侧的弧长为400mm,两侧弧长之间间隔400mm;所述承力件上焊接有四根加强支撑条,所述加强支撑条分别与叶片的四个顶点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天钢,未经吴天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5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