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5306.8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1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锦;王柏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52/02;H04W68/00 |
代理公司: | 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寻呼消息 监听 寻呼周期 接入设备 连接状态 无线访问 第一寻呼 服务器 通信技术领域 寻呼消息监听 核心网 互联网 功耗 相等 应用 检测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应用于移动终端侧的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包括:检测移动终端是否与接入互联网的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若移动终端与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按照第一寻呼周期监听寻呼消息;否则,按照第二寻呼周期监听寻呼消息;其中,第一寻呼周期大于第二寻呼周期,第二寻呼周期与核心网下发寻呼消息的周期相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与已接入互联网的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设定可以修改移动终端监听寻呼消息的寻呼周期,这样就可以选择延长移动终端的寻呼周期,从而减少寻呼消息监听的次数,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基于目前4G移动终端在现网中功耗测量结果发现,移动终端在空闲状态下,每1024毫秒(移动通信标准中规定的Paging周期)需要监听一次寻呼消息,每次监听寻呼消息时,基带芯片工作的时长约28ms,平均电流约为100mA,而待机电流仅为1mA左右。当移动终端接收到寻呼消息时,判断被寻呼的移动终端是否为自身,若不是,则丢掉该寻呼消息,继续睡眠。然而实际上,用户在一天中真正被寻呼的次数很少,大多数为无效的寻呼监听,占用了较多的待机功耗,尤其对于功耗更大的5G移动终端,影响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因监听寻呼消息而产生较多功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与接入互联网的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按照第一寻呼周期监听寻呼消息;
否则,按照第二寻呼周期监听寻呼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所述第二寻呼周期与核心网下发寻呼消息的周期相等。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寻呼消息的监听方法,应用于核心网。该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上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与所述移动终端处于连接状态的无线访问接入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已接入互联网;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第一消息至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有用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监听寻呼消息的第一寻呼周期的信息,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第二寻呼周期,所述第二寻呼周期与核心网下发寻呼消息的周期相等。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与接入互联网的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按照第一寻呼周期监听寻呼消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未处于连接状态时,按照第二寻呼周期监听寻呼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寻呼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寻呼周期,所述第二寻呼周期与核心网下发寻呼消息的周期相等。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应用于核心网。该服务器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上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与所述移动终端处于连接状态的无线访问接入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无线访问接入设备已接入互联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5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