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鞋用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65292.X | 申请日: | 201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5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段力民;尹岳涛;王文琪;李鹏宇;段徐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31/04 | 分类号: | C08L31/04;C08L23/08;C08L53/02;C08L23/28;C08K13/02;C08K3/22;C08K5/098;C08K3/36;C08J9/10;A43B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晋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用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所述鞋用发泡材料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基料、发泡剂、交联剂、助交联剂、活化剂和填料;其中,以所述基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基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30‑49.9%,优选35‑45%;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10‑30%,优选15‑25%;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20‑40%,优选25‑35%;溴化丁基橡胶:5‑30%,优选5‑20%。本发明的鞋用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均匀,具备较好的吸震性,耐变形,质量轻且成本低,根据各组分材料配比的不同,可以实现密度、弹性、硬度、热收缩率可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用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体能消耗、提高穿着舒适性,轻质高弹吸震发泡材料已经成为运动鞋底研制开发的主要方向。同时,中国作为世界运动鞋生产大国,大多数产品属中低挡,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相当严重。通过鞋材性能来提升鞋类质量档次,扭转当前运动鞋的价格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的制造吸震材料方法主要是以氯丁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热塑性弹性体(TPE),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或者低含量的醋酸乙烯酯(VA)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等弹性体材料经发泡成型后制得。
专利申请CN2699704Y提供了一种环保的聚氨酯组合物(PU凝胶)和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制备用于鞋底的吸震垫;专利申请CN 103030842A提供了一种用于鞋底的耐磨吸震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用的耐磨吸震橡胶材料为异戊二烯橡胶和顺丁橡胶的组合物。专利申请CN2904707Y提供了一种在内部设置吸震体的吸震鞋垫,该吸震体由弹性结晶体及包覆于弹性结晶体的保护层组成,所述的弹性结晶体是由4-丁二醇、聚氯乙烯、乙二醇甲醚、乙二胺组份混匀后一定温度结晶而成。
专利申请CN102051003A提供了一种由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组成的减震橡塑复合材料。专利申请CN102898738A提供了一种记忆泡绵运动鞋鞋底的制造方法。该鞋底的原料为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纤维和溴化丁基橡胶组成,制备出了弹性小于10%的鞋底样品,具有优异的减震和持久的抗缓冲性能。
但是,以上方法中采用的材料或者含有氯对环保不利,或者价格较高,并不适合用在鞋材上。同时,以上方法多以硫化物进行交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上也有用低醋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进行发泡制备吸震材料,该方法能有效的降低成本,但是制备的材料冲击回弹值较高,在进行减震性能测试时,发现其减速度大,反弹率高,在达到较大的缓冲距离时才能获得预定的吸震效果。
另外,含有高醋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具有好的透气性和耐油性,低的冲击回弹率和压缩永久变形率,以及高的阻尼性能,是理想的减震材料。专利CN101293386A描述了一种以高醋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VA:70-90%)为主基料的减震泡绵的制造方法,通过热压发泡成型制备了低反弹率和短缓冲距离的发泡材料。然而,随着醋酸乙烯酯含量的增加,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的加工粘度低,材料的低温韧性变差,尺寸稳定性不佳,因此,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为基料来制备吸震发泡鞋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见,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材料,或者是含有污染较大的氯,或者是密度较大。另外,聚氨酯材料还存在着不耐水解的问题,在鞋材上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弊端。因此,研发一种具有优良吸震和耐压变性能,且尺寸稳定性好的鞋用发泡材料,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52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