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4610.0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7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勋;郭永军;邢克智;孙学亮;方珍珍;梁健;宋绍奎;石洪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厂化育苗 冷水鱼类 孵化框 冷水鱼 鱼苗 长方体形状 鱼苗成活率 玻璃钢槽 孵化条件 孵化装置 实验手段 水流循环 出水口 金属架 进水口 气石 溶氧 鱼卵 稚鱼 光照 体质 孵化 水质 饲料 成熟 优化 卫生 保证 | ||
1.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方法使用到一种集成式孵化装置;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包括玻璃钢槽(1),出水口(2),入水口(3),金属架(4),孵化框(5),气石(6),充气管(7),其中玻璃钢槽(1)呈长方体形状,出水口(2)位于玻璃钢槽(1)的一个侧壁上,入水口(3)位于玻璃钢槽(1)的另一个侧壁上,出水口(2)所在的侧壁与入水口(3)所在的侧壁二者相互平行,金属架(4)固定连接在玻璃钢槽(1)的内壁上,玻璃钢槽(1)中盛装有水,孵化框(5)置于金属架(4)上,孵化框(5)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孵化框(5)的上端面较玻璃钢槽(1)中的水面高2~3cm,所述孵化框(5)的侧壁和底面上具有若干直径小于2mm的通孔,所述玻璃钢槽(1)中具有4个气石(6),每个气石(6)上各连接有1个充气管(7);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用0.5ppm的聚维酮碘浸泡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24h,用清水洗净,再向玻璃钢槽(1)中注入水,而后向所述孵化框(5)中放置发眼卵1000~2000枚,控制玻璃钢槽(1)中水的溶氧为6.5~7mg/L、玻璃钢槽(1)中水的更新速率为2.5~3m3/h,静置孵化,直至孵化出仔鱼;
B)控制水温12~14℃,培养12~15d,得到上浮稚鱼,继续培养5~7d,将其以每筐10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7d,而后将其以每筐5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10d,将其转入长度、高度分别为2m、0.5m的长方体状容器中,每个容器3000尾,继续培养;
C)至鱼体重达1g后,将其转入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3m、1.2m、0.6m的长方体状培养池中,保持水温10~12℃,所述培养池中水的更新速率为3~4m3/h,培养至鱼苗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出水口(2)和入水口(3)上均连接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玻璃钢槽(1)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2m和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孵化框(5)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长45cm、35cm、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气石(6)的孔隙率为60~8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A)所述静置孵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持避光、通风状态,同时避免噪音及机械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将鱼转入培养池之前,先对培养池清洗并用2ppm的聚维酮碘消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所用饵料的粒径为0.3~0.5mm,饵料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占培养池中鱼总体重的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每天用0.2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一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每14d对其中鱼苗用2%(w/w)的食盐水浸泡3h,同时对培养池中水进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46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刀鳅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鲍的杂交制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