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仙药对的应用及含有二仙药对的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64076.3 | 申请日: | 201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毛竹君;柴可夫;张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31/00;A61P19/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糖尿病骨质疏松 治疗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中药技术领域 病理机制 合理配比 增效作用 中药应用 中药作用 新用途 淫羊藿 仙茅 应用 研究 防治 | ||
二仙药对的应用及含有二仙药对的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二仙药对的新用途,另一方面提供了含有二仙药对的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药物。本发明的二仙药对通过对淫羊藿和仙茅进行合理配比,使二仙药对对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达到了显著增效作用,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及中药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中药应用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仙药对的应用及含有二仙药对的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药物。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含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表现为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其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糖尿病高发而升高。长期高血糖通过糖毒性、高渗性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等多种方式引起骨代谢紊乱。体外实验表明,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补肾中药在骨折、骨质疏松等骨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淫羊藿别名仙灵脾,为小檗科淫羊藿属Epimedium 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具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有提高ALP 活性,增加血清骨钙素 (BGP)含量,增加骨密度等作用;其黄酮类成分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治疗多种骨病。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干燥根茎,具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之功效,主要含酚及酚苷、黄酮及生物碱类成分,有抗骨质疏松、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仙茅苷可促进成骨增殖和分化,可调控地塞米松诱导大鼠成骨细胞的促炎症因子水平,抑制骨吸收。二仙药对即淫羊藿-仙茅药对,始载于《本草纲目》,收录于《万病回春》、《惠直堂经验方》等明清古籍。二仙药对既是经典温补肾阳药对,又是中医骨科常用药。两药配伍相须为用,相得益彰,补肾强筋、祛风除湿功效增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二仙药对的应用及含有二仙药对的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药物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二仙药对在制备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仙药对包括淫羊藿和仙茅,所述的淫羊藿和仙茅的重量比为1:1。
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淫羊藿和仙茅,所述的淫羊藿和仙茅的重量比为1:1。
本发明的二仙药对通过对淫羊藿和仙茅进行合理配比,使二仙药对对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达到了显著增效作用,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及中药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中药应用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 二仙药对配伍前\后的HPLC 色谱图,图中1-苔黑酚葡萄糖苷、2-仙茅苷、3-朝藿定A、4-朝藿定B、5-朝藿定C、6-淫羊藿苷;
图2为高糖介导、低糖介导或高糖介导同时给予二仙药对干预的成骨细胞图;图中A为高糖(33.1mg/ml)介导的成骨细胞;B为低糖(1.65mg/ml)介导的成骨细胞;C为高糖(33.1mg/ml)介导同时给予二仙药对干预的成骨细胞;D 为MTT 结果图,图中:1为正常成骨细胞;2 为高糖(33.1mg/ml)介导的成骨细胞;3 为低糖(3. 31mg/ml)介导的成骨细胞;4为低糖(1.65mg/ml)介导的成骨细胞;5 为高糖(33.1mg/ml)介导同时给予二仙药对干预的成骨细胞;
图3为miRNA-144的潜在靶基因为IRS1;
图4为二仙药对干预高糖介导的成骨细胞48 h 后,各组细胞miR-144和IRS1 mRNA的表达水平;
图5为在293T细胞中,与NC对照组相比,miR-144模拟物可显著抑制与IRS13'-UTR融合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40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枕头
 - 下一篇:一种用于祛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