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掺杂多孔氮化碳可见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3088.4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塞;文涛;赵桂霞;王祥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2F1/30;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碳 氧掺杂 制备 可见光催化材料 光催化 热聚合 尿素 光催化性能 可见光 材料制备 多孔结构 绿色环保 泡沫模板 有效促进 草酸铵 前驱体 氧原子 富氮 氧源 生产工艺 分解 引入 吸收 应用 成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掺杂多孔氮化碳可见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富氮化合物尿素为前驱体,草酸铵(AO)为氧源和泡沫模板剂,采用直接热聚合法制备得到氧掺杂多孔氮化碳。AO在高温下分解生成NH3和CO2促使尿素热聚合过程中形成多孔结构,并将氧原子成功引入氮化碳中,能有效促进其对可见光的吸收,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本方法生产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在光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掺杂多孔氮化碳可见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污水处理方法,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去除多种难降解有机物,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二氧化钛(TiO2)等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能隙较宽,只能响应紫外光,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有机半导体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能响应可见光,光热稳定性强,且具有独特的共轭π电子体系,成为环境光催化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然而,体相g-C3N4存在比表面积小(小于10m2/g)、可见光吸收能力弱、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问题,导致其太阳光利用率低,提高其量子效率一直是研究的挑战性难题。因此,近年来许多改善g-C3N4光催化性能的方法被研究报道,如形貌与结构调控、与其他半导体复合形成异质结、贵金属修饰、表面光敏化、金属/非金属元素掺杂等。其中,多孔结构的构建不仅可以增大g-C3N4的比表面积,暴露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而且缩短了光生电子的传输距离。而非金属元素的掺杂,尤其是电负性更大的氧原子,会产生掺杂不对称性及晶格缺陷,合理调控g-C3N4的禁带宽度,增大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将两种改性方法有效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加速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增强材料的光量子利用率。迄今为止,尚未有报道以AO为氧源和泡沫模板通过高温热聚合的方法制备掺氧多孔氮化碳。同时,由于合成方法简易,原材料价格低廉,且制备的催化剂可见光下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良好,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体相g-C3N4存在的比表面积小、可见光吸收能力弱等不足,提供一种非金属氧元素掺杂的多孔氮化碳(OCN)可见光催化材料及该材料在温和条件下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以尿素为前驱体,草酸铵(AO)为氧源和泡沫模板,在水中搅拌均匀,待溶剂挥发干后,将所得固体进行高温热聚合反应,控制焙烧温度及原材料比例,可以得到掺氧的多孔氮化碳光催化材料。所述前驱体在高温下发生热聚合反应生成氮化碳三嗪环结构,AO能够热分解产生NH3和CO2促使多孔结构的形成,调节能级结构,加大共轭π电子密度,从而加速光生电子的分离,提高光活性及光子效率。
具体制备步骤为:
取工业用尿素为前驱体,加入水作为溶剂,磁力搅拌,在搅拌下加入一定量的模板剂草酸铵,并且维持温度25℃搅拌1个小时至溶解后,于80℃下继续搅拌至溶剂挥发干,将所得固体在空气气氛中450-550℃下焙烧2个小时,优选为550℃,升温速度为5℃·min-1;其中,所述原料配质量比如下:尿素:草酸铵=10:0.3~2,优选为10: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非金属氧原子掺杂多孔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制得的材料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前驱体廉价易得,重复性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3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