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曲条跳甲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62005.X 申请日: 2018-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8432753B 公开(公告)日: 2021-07-06
发明(设计)人: 魏辉;田厚军;陈艺欣;陈勇;林硕;杨风花;游泳;赵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27/00 分类号: A01N27/00;A01N35/02;A01N37/02;A01N35/04;A01N47/46;A01N31/02;A01P19/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林文弘
地址: 350013 福建省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黄曲条跳甲 引诱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曲条跳甲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溶剂,将100μg/ml的庚烷、辛醛、苯甲醛、顺‑3‑己烯乙酸酯、丁酸甲酯、萝卜硫素、α‑石竹烯、香橙烯、α‑蒎烯、2‑异丙基‑5‑甲基‑1‑庚醇进行相同质量混合而成。该引诱剂成分均是从寄主植物挥发物或提取物中鉴定、筛选出来的活性组分,其组合配方具有不易产生抗性、诱集效果持久的特点。该引诱剂可使黄曲条跳甲成虫迅速被诱集到目标诱捕区,诱捕持效期可达20天,可大幅减少十字花科蔬菜中黄曲条跳甲的田间种群数量,提高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无公害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曲条跳甲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俗称黄跳蚤、土跳蚤、跳虱等,属鞘翅目叶甲科。黄曲条跳甲为害的寄主包括8科19种植物,是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Soroka et al., 2005)。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分布广泛,各地发生代数不同,世代重叠严重,而且近年来在广东、福建部分地区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小菜蛾(Lee et al., 2014;高泽正等,2000)。

自然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与昆虫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信息物质,而这些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昆虫借以寻找寄主或者产卵场所的一类它感信息化合物,它调控着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识别和取食等行为(杜家纬,2001),在寄主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中作为嗅觉介体起作用(Ivo and Monika, 2014)。许多植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都会产生具有各自特性的气味,植食性昆虫以这些气味为线索准确寻找和定位寄主植物(Bruce et al.,2005)。通过黄曲条跳甲寄主气味的电生理行为和选择反应研究,我们发现庚烷、辛醛、苯甲醛、顺-3-己烯乙酸酯、丁酸甲酯、萝卜硫素、α-石竹烯、香橙烯、(1R)-(+)-α-蒎烯、2-异丙基-5-甲基-1-庚醇在电生理行为和选择反应上均呈现正相关,根据其不同组分配比制得引诱剂。本引诱剂筛选自十字花科蔬菜包括青菜、甘蓝、白菜、花椰菜等多种寄主挥发物或提取物进行活性行为鉴定,充分利用植物挥发性物质在害虫诱杀方面的天然优势,通过设计大量的行为试验,我们开发出对黄曲条跳甲具有吸引作用的引诱剂,并结合昆虫黄板对其进行有效的捕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曲条跳甲的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引诱剂成分均是从寄主植物挥发物或提取物中鉴定、筛选出来的活性组分,其组合配方具有不易产生抗性、诱集效果持久的特点。该引诱剂可使黄曲条跳甲成虫迅速被诱集到目标诱捕区,诱捕持效期可达22天,可大幅减少十字花科蔬菜中黄曲条跳甲的田间种群数量,提高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无公害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曲条跳甲的引诱剂是以液体石蜡为溶剂,将100μg/ml的庚烷、辛醛、苯甲醛、顺-3-己烯乙酸酯、丁酸甲酯、萝卜硫素、α-石竹烯、香橙烯、(1R)-(+)-α-蒎烯、2-异丙基-5-甲基-1-庚醇的单一组分溶液按相同质量混合而成。

上面所述的庚烷、辛醛、苯甲醛等10种标准化合物均为其寄主十字花科蔬菜的挥发物或提取物,标准化合物试剂购自Sigma Aldrich 公司。

制备如上所述的黄曲条跳甲的引诱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00μg/ml的单一组分溶液的制备

100μg/ml的庚烷溶液的制备:将事先配制好的10μg/μl的庚烷标准化合物取10μl加入到990μl的液体石蜡中,并均匀混合;

100μg/ml的辛醛溶液的制备:将事先配制好的10μg/μl的辛醛标准化合物取10μl加入到990μl的液体石蜡中,并均匀混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2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