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粘土骨架的孔隙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0747.9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8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生;隋秀英;张审琴;段朝伟;梁晓宇;房国庆;刘春雷;张程恩;徐文远;牟明洋;单沙沙;姚亚彬;高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土 骨架 孔隙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粘土骨架的孔隙度计算方法。本方法包括:首先对岩心进行物性实验、X衍射全岩矿物实验,获取岩心孔隙度、矿物组分、矿物含量数据;然后利用X衍射全岩矿物实验数据刻度岩性扫描测井,准确计算矿物剖面;将得到的岩心孔隙度、矿物剖面与密度曲线、混合骨架密度计算模型、密度孔隙度体积模型相结合反演得到粘土骨架密度值;把得到的粘土骨架密度值与能谱曲线、密度曲线结合反演得到粘土骨架密度计算模型;再将粘土骨架密度计算模型、矿物剖面、混合骨架密度计算模型结合反演混合骨架密度值;最后将得到的混合骨架密度值结合密度孔隙度体积模型反演得到孔隙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粘土骨架的孔隙度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勘探技术及地质理论的不断发展,除了常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复杂岩性、低孔低渗油气资源的勘探也取得较大突破。近年复杂岩性油气藏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的复杂岩性油气藏勘探也取得了进展,一些区块的湖相碳酸盐岩、基岩等复杂岩性储层钻探开采已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复杂岩性储层矿物成分和含量多变,导致了其岩石物理特性,如骨架密度、骨架中子、骨架声波变化复杂,孔隙度很难计算准确。
常用的求取孔隙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核磁共振测井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地层孔隙流体中氢核信号的观测,获得用于地层评价所需的孔隙度。第二种方法是地区经验统计公式法,该方法利用岩心分析孔隙度刻度测井曲线,建立地区经验孔隙度计算模型;第三种方法是基于测井体积物理模型孔隙度计算方法,在处理储层段时给定不同储层岩石骨架值来反演储层孔隙度。公开非专利文献如谭锋奇等2008年12月在《国外测井技术》上发表《元素俘获谱测井在火山岩储层孔隙度计算中的应用》,该方法基于ECS敏感元素曲线建立岩心骨架密度模型,得到随深度变化的岩石骨架密度曲线,再反演孔隙度曲线。
以上提出的孔隙度计算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核磁共振测井法可以直接获得连续的孔隙度曲线,但该方法成本较高,且在高矿化度地层及低孔低渗地层核磁信号的信噪比低,测量精度低。地区经验统计公式法简单、易操作,但在岩性复杂矿物成分多样的地层,测井曲线受岩石骨架的影响大,计算孔隙度的相对误差较大。基于测井体积物理模型孔隙度计算方法适用性广,但在矿物组分复杂的储层,粘土矿物类型多,不同埋深成藏条件下粘土含水程度差异大,粘土骨架值选取是其面临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粘土骨架的孔隙度计算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粘土骨架的孔隙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岩心进行物性实验、X衍射全岩矿物实验,获取岩心孔隙度、矿物组分、矿物含量数据;
步骤二:用步骤一得到的X衍射全岩矿物实验数据刻度岩性扫描测井,准确计算矿物剖面;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岩心孔隙度、矿物剖面与密度曲线、混合骨架密度计算模型、密度孔隙度体积模型相结合反演得到粘土骨架密度值;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粘土骨架密度值与能谱曲线、密度曲线结合反演得到粘土骨架密度计算模型;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粘土骨架密度计算模型、步骤二得到的矿物剖面与混合骨架密度计算模型相结合反演得到混合骨架密度值;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混合骨架密度值结合密度孔隙度体积模型反演得到孔隙度。
进一步的,用步骤一得到的X衍射全岩矿物实验数据刻度岩性扫描测井,得到随深度变化的连续的矿物剖面。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岩心孔隙度、矿物剖面与密度曲线、混合骨架密度计算模型、密度孔隙度体积模型相结合反演得到粘土骨架密度值;具体将按照如下公式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