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的脱硫脱氨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60556.2 | 申请日: | 201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0;C02F3/34;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丁艳侠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和箱 生物箱 溢流阀 脱氨 化学加药系统 处理装置 脱硫工艺 电磁阀 反应箱 进水口 蠕动泵 脱硫 废水 污水处理过程 化学能转化 产物分离 二次污染 化学物品 一次能耗 有效脱硫 沉淀箱 澄清器 废水管 滤清器 排污口 絮凝箱 压滤机 上端 推动力 微生物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的脱硫脱氨处理装置,包括化学加药系统、中和箱,所述中和箱的进水口与废水管相连,化学加药系统通过电磁阀与中和箱相连,所述中和箱通过溢流阀与反应箱相连,反应箱通过溢流阀与絮凝箱相连,滤清器的排污口通过电磁阀与压滤机二相连,所述澄清器上端通过溢流阀与蠕动泵相连,蠕动泵出口与生物箱的进水口相连,生物箱的出口与沉淀箱相连。本发明能够有效脱硫脱氨,并能够将各个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分离出来,其中生物箱与传统方便相比,不需要再通过电能在提供大量的推动力,能够节省大量的一次能耗,减少化学物品的投入,能够有效避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还能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的脱硫脱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脱硫工艺后的废水来源主要是废水/石膏旋流器排水、真空皮带脱水机脱水、工艺冲洗排水,脱硫废水的水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有机氮及重金属,含有很高的难处理的COD,常规的加药中和、絮凝后,再进行澄清分离污泥,将氮及重金属都混合在石膏里一起处理了,不能有效的分离出石膏和氮,不能有效的进行利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的脱硫脱氨处理装置,能够有效脱硫脱氨,并能够将各个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分离出来,还能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的脱硫脱氨处理装置,包括化学加药系统、中和箱、反应箱、絮凝箱、生物箱、澄清器,所述中和箱的进水口与废水管相连,化学加药系统通过电磁阀与中和箱相连,中和箱下方的排污口通过电磁阀与压滤机一相连,压滤机一出水口与与回流管相连,所述中和箱通过溢流阀与反应箱相连,化学加药系统通过电磁阀与反应箱相连,反应箱通过溢流阀与絮凝箱相连,化学加药系统通过电磁阀与絮凝箱相连,滤清器的排污口通过电磁阀与压滤机二相连,絮凝箱的压滤机二压滤后得到滤饼二,压滤机二的排水口与回流管相连,回流管与中和箱入口前的废水管相连,所述澄清器上端通过溢流阀与蠕动泵相连,蠕动泵出口与生物箱的进水口相连,生物箱的出口与沉淀箱相连,沉淀箱的底部排污口通过电磁阀与压滤机三相连,压滤机三压滤后的水排出。
具体地,所述生物箱为生物电化学箱,生物箱由离子交换膜分割为阳极室、阴极室,所述阳极室内设有阳极,阳极为叠合在一起的碳毡一、石墨粒层一、碳毡二、石墨粒层二,所述阴极室内设有阴极,阴极为碳毡三。
具体地,所述阳极与离子交换膜之间设有铜丝网,所述离子交换膜与阴极之间设有镂空隔板,阳极、铜丝网、离子交换膜、镂空隔板、阴极依次叠合,并压合在一起。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有效脱硫脱氨,并能够将各个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分离出来,分别得到滤饼一、滤饼二、滤饼三,其中滤饼一位纯度很高的石膏饼,滤饼二为重金属絮凝物颗粒、氢氧化物、化合物和其他固化物,滤饼三为含氮高的固体,能用作化肥原料,其中生物箱与传统方便相比,不需要再通过电能在提供大量的推动力,能够节省大量的一次能耗,减少化学物品的投入,能够有效避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还能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生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1阳极室,11阳极,111碳毡一,112石墨粒层一,113碳毡二,114石墨粒层而,12铜丝网,2阴极室,21阴极,22镂空隔板,3离子交换膜,4进水口,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