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系统检测化妆品成分致敏性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60186.2 | 申请日: | 201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戴甲培;郑敏明;李泽华;肖芳艳;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28;G01N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马东瑞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生物 光子 成像 系统 检测 化妆品 成分 致敏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系统检测化妆品成分致敏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的预处理;S2、组织块培养;S3、实验组设置;S4、实验准备及成像系统预热;S5、定位拍照;S6、实验成像;S7、序列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本发明使用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培养的人死亡后遗体捐献的皮肤组织进行常见化妆品致敏物DNCB处理后,检测其生物光子辐射强度变化,来快速检测化妆品中的皮肤致敏性物质,本发明可快速、准确地对化妆品成分致敏性进行探究,检测化妆品中是否含有引起皮肤过敏性伤害的化学成分,同时具有操作简捷快速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化妆品安全性检测,利用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系统检测化妆品处理过的人体皮肤自发辐射的生物光子强度变化,以确定化妆品是否含有可引起皮肤过敏性伤害的化学成分。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此技术也可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医学临床检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背景技术
大多数化妆品的组成成分复杂,其成分中常见的致敏物质有香料香精、防腐剂、金属元素(铅、汞、镍、砷)、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雌激素等)、保湿剂,1-氯-2,4-二硝基苯(DNCB)、天然植物成分等。化妆品的多样化和高使用率导致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发病率日益增高。皮肤与化妆品接触后经化妆品中的致敏物质可诱发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按致敏机制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另一种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性发炎可能是过敏反应引起的,例如抗原初次刺激机体,由皮肤中的郎格汉氏细胞传递抗原,淋巴结产生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不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次涂抹或多次刺激均可能发病产生皮肤炎症。
现在对化妆品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方法通常采用人体斑贴试验,即用标准的斑贴设备对受试者进行人体皮肤斑贴实验,对斑贴部位的结果进行主观评价、统计分析可判断过敏原及致敏程度。但人体斑贴试验检测过程耗时长需要大量志愿者参与,且志愿者个体差异大。而目前流行的体外替代动物实验法如人细胞系激活试验,在预测化学物致敏性的研究中仍存在耗时长、成本高等不足。
有鉴于此,急需提供一种通过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系统,简便、快速、准确地对化妆品致敏性检测进行探究,确定化妆品是否致敏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过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系统检测化妆品致敏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材料的预处理;S2、组织块培养;S3、实验组设置,包括设置4个浓度DNCB溶液研究组,每组试验组均设置Williams E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和 AOO溶剂对照组;S4、实验准备及成像系统预热;S5、定位拍照;S6、实验成像;S7、序列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1包括:
从红十字会提供的捐献遗体取回小臂背部皮肤,在盛有大量PBS缓冲液的大培养皿中,用手术刀及锋利刀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只留下真皮层和表皮层;
去除脂肪后,将组织剪成多个的组织块,放入抗冻液中并在-4℃冰箱中渗透,再将渗透后的组织块分装到可立外旋圆底冻存管中,储存于-80℃液氮中。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从液氮中取出所需数量的冻存组织块,分别放在盛有PBS溶液的可立外旋圆底冻存管中并通过37℃水浴复温10min;
提前半小时打开紫外灭菌灯将工作台进行杀菌,在超净工作台中,将组织块用含1%双抗的PBS溶液漂洗2次,并用气液交界面法将组织块培养2 天。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
设置4个浓度DNCB溶液研究组,分别为0.5%,1%、5%和7%DNCB 处理实验组,每组试验组均设置Williams E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和AOO溶剂对照组,具体实验设置小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