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9948.7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宪珂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散热片 半导体制冷片 制热装置 自动制冷 制热 制冷 制冷制热器 智能建筑 贴合 温度调节功能 电网电能 发热面相 室内加热 制冷面相 隔热片 外框架 无噪音 隔热 嵌有 太阳能 空调 室内 消耗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包括外框架和制冷制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器由隔热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制冷散热片和制热散热片组成,隔热片中嵌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散热片透过第一固定板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相贴合,制热散热片透过第二固定板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贴合;制冷散热片、制热散热片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本发明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可实现对室内加热的目的,与空调调节温度相比,具有效率高、无噪音污染、价格更低的优点,在太阳能充足的条件下,可实现对室内持续的温度调节功能,而且无需消耗电网电能,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和制热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在各行各业不断深入,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比重,而空调能耗又占建筑能耗中的2/3左右,因此发展替代空调的低能耗、环保调温方式是降低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为了降低室内的温度会长时间开空调,遇到高峰期极易出现供电线路超负荷的现象,严重的可能引发用电事故。冬季,在没有暖气的地区,人们通常也使用空调取暖。空调不仅效率低,而且工作时噪音相对较大。
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成熟的电器元件,通直流电(通常为12V)会在其两端面分别产生冷面和热面,目前主要利用其来制冷。由于半导体制冷片没有其他机械机构,通电即可实现制冷和制热,而且可靠性较高、无制冷剂污染,适用于一些空间有限、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果能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既能制冷又能制热的特点,制造出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的装置,来代替空调,无疑将会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
本发明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包括设置于墙体上的外框架和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的制冷制热器,外框架的内侧为连通室内与室外的开槽,制冷制热器位于开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器由隔热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制冷散热片和制热散热片组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隔热片的两侧,隔热片中嵌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散热片透过第一固定板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相贴合,制热散热片透过第二固定板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贴合;制冷散热片、制热散热片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
制冷散热片、制热散热片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加速其表面空气流动的制冷风扇和制热风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外侧面的四周均固定有多个用于将制冷制热器牢固固定在外框架上的旋转卡销,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对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风扇和制热风扇供电的市电插口;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对制冷制热器进行限位的环形凸台。
本发明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外框架外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上支板和下支板,太阳能板以倾斜的状态固定于上支板和下支板上,蓄电池固定于下支板上,太阳能的输出与蓄电池相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对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风扇和制热风扇供电的太阳能插口,蓄电池的电源端连接有太阳能插头。
本发明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侧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面上固定有第二密封环。
本发明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长方形通槽,制冷散热片和制热散热片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过长方形通槽的长方形凸起。
本发明的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自动制冷和制热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经多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制冷散热片、制热散热片均经两个固定螺栓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宪珂,未经孟宪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9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