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8557.3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成;陈善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林成;陈善民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高江玲 |
地址: | 05001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浆 注浆帷幕 钻孔 注浆压力 裂隙 施工 隧道 终压 清水 搅拌机 地下水压力 空隙充填 浓水玻璃 水玻璃液 隧道围岩 第一级 流水量 埋设孔 贮浆池 充填 口管 压水 岩盘 地层 过滤 扩散 检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施工第一级钻孔和第二级钻孔;在掌子面直接埋设孔口管,然后加固止浆岩盘;用1.2倍的注浆设计终压进行压水检查;在搅拌机开动的条件下加入清水,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在贮浆池中加入清水和浓水玻璃并搅拌得到水玻璃液;通过钻孔的流水量确定浆液种类,直至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再继续注浆10min以上,然后完成注浆。本发明的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裂隙及空隙充填良好,几乎所有可见裂隙都充填有浆,有效降低了地下水压力对隧道围岩的渗透破坏,同时有利于注浆压力的控制和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大幅提升注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帷幕注浆是利用压力的原理将浆液注射到破碎岩层、砂软石层的裂缝、空隙、渗水的地方,这样浆液凝固后就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缓解阻止渗水现象。隧道帷幕注浆是指在隧道拱顶、两帮、掌子面、具有合理孔距的钻孔中,注入浆液,使各孔中注浆体相互搭接以形成一道类似帷幕的混凝土防渗墙,以此截断水流,从而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
如果在施工中出现突水,会隧道施工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会波及山顶泉水和地表水、水库等水资源的漏失,影响地表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的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首先通过液压旋转式钻机依次施工第一级钻孔和第二级钻孔;S102:在掌子面直接埋设孔口管,然后加固止浆岩盘;S103:用1.2倍的注浆设计终压进行压水检查;S104:在搅拌机开动的条件下加入清水,然后加入水泥连续搅拌3min~5min,然后过滤得到滤液;S105:在贮浆池中加入清水和浓水玻璃并搅拌得到水玻璃液;S106:通过钻孔的流水量确定浆液种类,当单孔流水量≤2m3/h时,采用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滤液进行注浆,注入速度为76L/min;当单孔流水量≥2m3/h时,同时采用步骤S104得到的滤液和步骤S105得到的水玻璃液进行注浆,注入速度为50L/min,直至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再继续注浆10min以上,然后完成注浆。
本发明的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裂隙及空隙充填良好,几乎所有可见裂隙都充填有浆,有效降低了地下水压力对隧道围岩的渗透破坏,同时有利于注浆压力的控制和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大幅提升注浆效果。建造止浆岩盘,合理布置注浆孔,预埋带闸阀的孔口管,以封堵高压涌水。并通过灵活选用单液、双液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凝胶时间长短相结合的浆液等,使得浆液充分扩散,挤压密实,截断水的通道,防止断层泥软化,提高围岩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
另外,本发明上述的隧道注浆帷幕施工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级钻孔和所述第二级钻孔的深度为150m。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级钻孔的直径为120mm,所述第二级钻孔的直径为65mm。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2中,埋设孔口管时,首先用直接为120mm的钻头钻深3m后放入孔口管,然后用麻丝填塞管壁与孔口接触处,并用道钉钉紧,上留排气孔,连接注浆管路后压入1:1的双液浆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孔口管的直径为108mm,长度为3m~5m。
进一步地,在所述孔口管的前部固定有螺纹钢以增加孔壁与管道的摩擦阻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4中,过滤时采用孔径为1mm的钢丝网。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5中,所述清水与所述浓水玻璃的重量比为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林成;陈善民,未经王林成;陈善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8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