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醛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7836.8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澄海 |
主分类号: | C08L39/02 | 分类号: | C08L39/02;C08K5/103;C08L75/08;C09J11/08;C09J11/06;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丁继恩 |
地址: | 100079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醛剂 醛类物质 释放量 醛类 应用 聚氨酯类材料 氨基 高分子化学 原料成本 聚合物 酮基酯 二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醛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高分子化学技术领域。该除醛剂组合物包含β‐酮基酯类或β‐二酮类与含有氨基的聚合物。所述组合物应用于聚氨酯类材料,通过抑制醛类物质的产生,从而从根本上降低醛类物质的释放量。本发明所述除醛剂原料成本比较低,对多种醛类物质均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除醛剂能将醛类释放量降低10倍左右,大大减少了醛类释放量,改善了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醛剂组合物,应用于聚氨酯类材料,属于高分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粘剂、纤维、合成革、防水材料以及铺装材料等,由于具有性能优异、加工工艺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车辆内饰、船舶、飞机、道路、桥梁)、建筑、机械、电子设备、家具、食品加工、服装纺织、合成皮革、印刷、矿山冶金、石油化工、国防、体育、医疗等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聚氨酯材料和其它的高分子制品一样都会不同程度地散发出一定的气味,这些气味聚氨酯材料散发出的气味是复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混合体,包括(1)制备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聚醚(酯)和异氰酸酯类,(2)聚氨酯材料本身及添加剂的氧化、老化,生成易挥发的醛、酮或其它小分子,(3)稳定剂、胺类催化剂、发泡剂、抗氧化剂、交联剂、着色剂、软化剂、抗静电剂、抗紫外老化剂、增塑剂和阻燃剂等许多助剂,由于反应的不完全及反应程度的不同,会残留少量未反应的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它们很容易从聚氨酯材料中挥发出来,产生气味。这些气味相混杂时,会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也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和损害。因此,聚氨酯材料的气味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有的减少聚氨酯材料气味的典型方法:用低气味替代品来替代那些难闻的添加剂、减少残留单体的量、加入气体吸附剂和抗菌剂来防止由于细菌和真菌作用产生的难闻气味。对于上述三种气味,用典型方法可以减少上述(1)、(3)气味的产生,但对于产品老化、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醛、酮或其它小分子却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基于某些挥发性化合物,比如苯系物、醛类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汽车等产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残留,并将其作为判定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挥发含量进一步控制,改善生存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领域中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醛剂组合物,可以降低聚氨酯类产品中醛挥发量,改善空气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除醛剂组合物,包含β‐酮基酯类或β‐二酮类与含有氨基的聚合物。
所述β‐酮基酯类或β‐二酮类与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25‐5,优选1:0.5‐2.5。
所述β‐酮基酯类优选乙酰乙酸酯类;本发明所述的除醛剂组合物优选乙酰乙酸酯类与含有氨基的聚合物。其中乙酰乙酸酯类合成中的醇是含1个碳原子至含有22个碳原子的烃基醇或多元醇。所述烃基醇是直链或支链醇,或含有0‐3个碳碳双键的烃基醇。
所述含有氨基的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在1万至100万之间;其中氮元素占聚合物总质量的5‐35%;所述含有氨基的聚合物优选为聚乙烯胺或聚乙烯胺共聚物。
聚乙烯胺,英文名为polyvinylamine(PVAM),CAS为49553‐92‐6,工业制法主要由N‐乙烯基甲酰胺或乙酰胺聚合水解而成。
聚乙烯胺优选平均分子量在1万至100万之间;优选1万至50万;进一步优选5万至20万。
本发明进一步保护上述除醛剂在聚氨酯类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是将除醛剂加入聚氨酯发泡材的原料中,其加入量为原料重量的0.5‐1.5%。
所述应用是在顶棚搭建中向已涂覆聚氨酯胶水的片材喷洒加入有除醛剂的水固化,所述其加入量为1‐10%(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澄海,未经赵澄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