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口打磨设备及管子加工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57367.X | 申请日: | 201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宋瑞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瑞灵 |
| 主分类号: | B24B9/00 | 分类号: | B24B9/00;B24B41/00;B24B41/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韦宇昕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工作台 导料机构 打磨 移动工作台 打磨机构 打磨设备 种管 毛刺 打磨装置 管子加工 人工打磨 生产加工 打磨机 口端部 管子 对管 磨削 去除 上料 送料 卸料 移动 支撑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口打磨装置,涉及管子生产加工领域。本发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用于固定和支撑所述打磨设备,机架上设置有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上均设置有打磨机构;还包括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设置在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之间,用于上料、送料打磨及卸料。本发明通过打磨机构和导料机构的相互配合进行磨削,实现了对管口端部毛刺的去除,代替了人工手持电动或者气动的打磨机进行打磨,效率是人工打磨的十倍,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磨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子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管口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管子是机械领域的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广泛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管子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对管料进行切割形成管段,一般会在其端面产生毛刺,对管子的精度、使用、再加工定位、操作安全和外观质量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管子的套装或焊接。因此,制管企业需要对管段进行去毛刺处理,多数企业采用手工打磨的方式,即工人手拿电动或者气动的打磨机进行打磨,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
在公告号为CN104875085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型材端面去毛刺装置”,包括支架和设于其上的型材定位夹具和型材打磨机构,所述型材打磨机构包括打磨头驱动机构、打磨头和打磨头圆周驱动机构。该技术方案的改进点在于可以使打磨头进行圆周打磨作业,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型材端面去毛刺作业,针对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气动夹头夹持型材进行定位打磨,不便于根据型材的长短、粗细进行调整,不能够进行批量打磨,也不适用于打磨细小的管子。
在公告号为CN10348113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管子打磨机”,包括移动调节台、固定平台、打磨系统和传动系统,移动调节台和传动系统并列安装在固定平台上,移动调节台和传动系统间设有夹管卡盘,打磨系统安装在移动调节台上。该发明通过将管子放到夹管定心卡盘中心夹紧并在另一端露出一段距离供打磨,并推进移动调节台使打磨机构对准管子,夹管定心卡盘在电机驱动下带动管子自转,打磨机构也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开始打磨。该技术方案虽然用自动打磨取代传统过程手工操作,但一次只能打磨一根管子的一端,效率较为低下。此外,该技术方案只适用于管径较大的管子,也不能根据型材的长短、粗细进行调整,不适用于打磨细小的管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口打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去除管口端面毛刺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口打磨设备,包括:
机架,用于固定和支撑所述打磨设备,机架上设置有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上均设置有打磨机构;
导料机构,设置在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之间,用于上料、送料打磨及卸料。
优选地,上述打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上的滑板轨道,滑板轨道上固定有压板,压板和所述滑板轨道形成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板,滑板上设置有砂轮电机和砂轮,砂轮电机带动砂轮对管口进行打磨。
进一步地,滑板侧边设置有可旋转的滑动轴,固定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的同侧边缘设置有滑动轴座,滑动轴座上设置有通孔,滑动轴贯穿滑动轴座,滑动轴表面及所述通孔内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
优选地,上述导料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挡板一和挡板二,挡板一和挡板二上安装有上斜导料板和下斜导料板,上斜导料板和下斜导料板之间形成斜导料槽,待打磨的管子从斜导料槽的入口处上料;
下斜导料板下端拼接有平导料板,拼接位置为圆弧过渡段;平导料板的尾部设置有倾斜的切面充当下料面,管子打磨结束后从这个下料面自动滚落实现下料。
进一步地,挡板一和挡板二上设置有方形口,方形口与所述打磨机构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瑞灵,未经宋瑞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3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自动圆管抛光打磨机构
- 下一篇:汽车零部件打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