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轴钢珠的装配机构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7330.7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4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严伟法;潘海峰;赵宏龙;翁能峰;潘建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雅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33283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碧珩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件 导柱 钢珠 活塞 安装座 圆孔 转轴 底板 装配机构 上管路 下管路 中管路 气泵 气路 斜孔 装配 表面设置 规则排列 活塞上部 连接底板 上下表面 电磁阀 上端部 通气路 贯穿 漏装 排布 腔体 轴筒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转轴钢珠的装配机构,包括气泵、内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腔体的主体件、固定在主体件下方的底板、安装在主体件内的导柱、以及外套在导柱上的活塞,导柱上方设置有轴筒的安装座,活塞上端部设置有规则排列成一圈的多个圆孔,主体件表面设置有多个贯穿壁面的斜孔,斜孔与圆孔一一对应,气泵通过电磁阀后分成上管路、中管路、下管路分别通往主体件上部、主体件下部、底板,上管路位于活塞上部,中管路位于活塞下方,下管路连接底板上设置的气路,气路通往导柱、安装座,导柱上设置有与圆孔对应的、连通气路的第一气孔组件,安装座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孔组件相同排布的第二气孔组件。实现转轴的装配,且同步对钢珠是否漏装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配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转轴钢珠的装配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我司有一款转轴产品,如图1所示:包括轴筒00,轴筒00的下端设置有一圈规则排列的安装孔02,要在安装孔02上均安装上钢珠03,在轴筒00的安装孔外套设轴套01。
在现有的装配线上,最常见的方式是采用手动安装模式,首先装配线上需要各种工装夹具,用于固定轴筒、用于夹取钢珠、用于套轴套。此外在装配过程中还要防止小孔内的钢珠掉出。现有的方法会采用固体润滑油沾住钢珠,使其不易掉落。
但是上述不论是转轴的装配方法、还是钢珠的固定方法,其效率都非常低下,不仅工具繁多,而且操作时间长,人工成本高。而且人工在操作工程中,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会出现钢珠漏装的情况。特别是在产品生产走自动化流水线时,直接体现出了这一方法的弊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装配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轴钢珠的装配机构,及其使用装配机构中应用的装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轴钢珠的装配机构及其装配方法,设计机械结构配合电磁阀、气泵,实现转轴的装配,且同步对钢珠是否漏装进行检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转轴钢珠的装配机构,包括气泵、内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腔体的主体件、固定在主体件下方的底板、安装在主体件内的导柱、以及外套在导柱上的活塞,所述的导柱上方设置有轴筒的安装座,所述的活塞上端部设置有规则排列成一圈的多个圆孔,所述的主体件表面设置有多个贯穿壁面的斜孔,斜孔与圆孔一一对应,气泵通过电磁阀后分成上管路、中管路、下管路分别通往主体件上部、主体件下部、底板,所述的上管路位于活塞上部,中管路位于活塞下方,下管路连接底板上设置的气路,所述的气路通往导柱、安装座,所述的导柱上设置有与圆孔对应的、连通气路的第一气孔组件,所述的安装座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孔组件相同排布的第二气孔组件。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主体件包括下管件与上管件,所述的上管件的外径小于下管件的外径,上管件的内径小于下管件的内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导柱的底部设置基座,所述的基座的外径等于下管件的内径,所述的基座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基座与下管件的内壁密封设置,基座与底板密封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基座的底面与外周面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基座为阶梯台结构从上至下包括一级台阶与二级台阶,一级台阶的直径小于二级台阶,中管路对应二级台阶。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活塞为管状结构且底部设置有向外90度弯折的折边,所述的折边的外径与下管件的内径相等,所述的活塞的内径等于导柱的外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折边外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的折边与下管件的内壁密封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上管件的下端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导柱表面位于第一气孔组件的上方、下方均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的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接触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雅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雅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截面吊车梁的端部抗疲劳加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换位夹具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