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循环水多路回水分段冷却的集中供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55171.7 | 申请日: | 201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9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祥;陈克秀;马琦轩;黄博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连祥 |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3/1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翠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循环 水多路 回水 分段 集中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冷却循环水多路回水分段冷却的集中供热系统,其中包括换热装置,再热器,余废热能调配中心与水质温度监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管线中的冷却循环水依次通过换热装置与再热器依次换热得到高温可直接利用的热量,然后在余废热能调配中心中释放热量,最终通过水质温度监测控制设备形成闭式循环。本发明使原通过冷却塔排至环境中的工艺介质废热成为余废热能调配中心外输周边热用户的直接热源,节约大量加热使用的能源,同时大幅降低了冷却循环水处理的资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利用耗能企业通过冷却循环水排弃冷凝、冷却热能的集中供热系统。具体是一种冷却循环水多路回水分段冷却的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耗能企业需冷工艺介质所含的热能多由水冷换热器传至冷却循环水中,由冷却塔弃至环境中,排放过程需消耗大量水、电、药剂资源,这一过程使原本可直接利用的热能变成了企业的巨大负担。现有的热泵技术需大量投资,运行需驱动能源;“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虽能取得可直接利用的热能,但需要建设大量管路和换热设备,同时介质水对工艺介质的影响,热用户负荷波动难以保证工艺介质温度参数等原因而难以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为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冷却循环水多路回水分段式冷却的集中供热系统方法,是将部分完成冷却任务拟回冷却循环水回水管至冷却水塔冷却的循环水引至其它需冷高温工艺介质的水冷换热器内继续升温以获取高温热量,获得高温热量的冷却循环水由新建管路至热用户释放热量回引至原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或直接送至冷却循环水厂重新处理利用,未完成的冷却任务由原低温冷却水继续冷却至工艺要求,另路低温冷却循环水回水由原路返回。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冷却循环水多回水分段式冷却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冷却循环水来回水管线,高温冷却循环水管间连通水冷换热器,余废热能调配中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专利一种冷却系统改变原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流程通过加装高温冷却循环水管,水冷换热器分段冷却的方法使原通过冷却塔排至环境中的工艺介质废热成为余废热能调配中心外输周边热用户的直接热源,节约大量加热使用的能源,同时大幅降低了冷却循环水处理的资源消耗。本发明与热泵冷却循环水供热系统比,大幅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与“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相比减少了多级换热设备和管网建设投资,解决了设备位置及管线路由,换热介质自身处理以及工艺介质间的系列问题,极大降低了换热介质的输配能耗,本发明系统方法一定会成为“热企联产——城市热能利用综合体“建设的利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原生产冷却流程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与B均是换热装置;
C是再热器;
D是余废热能调配中心;
E是水质温度监测控制设备;
1.冷却循环水供水管线;
2.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
3.换热装置A的冷却循环水供水管线;
4.换热装置A的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
5.换热装置B的冷却循环水供水管线;
6.换热装置B的冷却循环水回水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连祥,未经陈连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5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的地暖管的安装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储能式供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