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片级线型光源发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54467.7 | 申请日: | 201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4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张嘉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行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晶片 线型 光源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晶片级线型光源发光装置,其包含一基板、复数个覆晶式LED晶片、一晶片级封装结构及一反射结构;该等LED晶片、封装结构及反射结构皆设置于基板上,且封装结构部分地覆盖LED晶片,而反射结构部分地覆盖于封装结构及该等LED晶片,俾以封装结构的侧面为主要侧出光面或封装结构的顶面为主要出光顶面,其中,该封装结构包括可透光材料与/或光致发光材料。藉此,该等LED晶片所提供的第一光束可被反射结构导引至封装结构,再由主要出光面散射出,俾以形成单色光或白光的线形光型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发光装置,尤指一种晶片级线型光源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ED背光模组广泛用于电视、智能型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器中,其通常包含一导光板以及一LED光源模组,该LED光源模组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面(下称入光面)旁,且朝入光面发射光束。更具体而言,LED光源模组包含一长条状的基板及复数个具有LED晶片的发光装置,该等发光装置电性接合至基板、且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由于LED晶片为非连续性地设置于基板上,使得LED晶片间距间具有较弱的光束强度,换言之,LED光源模组所提供的光束强度在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并非是连续地均匀分布,因此导致导光板产生暗区(dark region或dark spot);此暗区会影响导光板出光强度的均匀性。
为了能改善导光板的暗区,发光装置与导光面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即混光距离)需足够大,两者不能紧贴。然而,由于电子产品的显示器已朝薄型化、无边框发展,可供背光模组设置较大的混光空间有限,若LED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混光距离需缩小,将会增加导光板的暗区。
另一方面,背光模组的厚度日益变薄,于薄型化的背光模组之中,若LED光源模组所包含的LED晶片为正向式(top-view)结构(即其主要发光面与电极面相互平行),其LED光源模组基板需将LED光源垂直转折设置,俾使正向式LED的主要出光顶面朝向薄型导光板的入光面,使得微小化的LED光源模组与薄型导光板的入光面不易精确对位,造成漏光。
有鉴于此,如何使LED光源模组在作为无边框显示器及其薄型化的背光模组时,能维持LED光源模组的小尺寸,还能提供一呈线性且均匀光型分布的光束,并改善导光板的暗区,乃为此领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型光源发光装置,其能提供一线形分布的光型。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该线型光源发光装置应用于背光模组时,可有效地改善导光板的暗区形成。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该线型光源发光装置的主要发光面能与LED晶片的电极组相垂直,以使线型光源发光装置为侧向发光型式者,使得搭配应用的导光板容易对位,避免漏光。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侧向发光的晶片级(chip scale packaging,CSP)线型光源发光装置包含:一基板,包含一表面,该表面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水平方向及一第二水平方向;复数个覆晶式LED晶片,沿着该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表面上,其中,该等LED晶片的每一个包含一上表面、相对于该上表面的一下表面、一第一立面、一第二立面及一电极组,其中,该第一立面及该第二立面沿着该第二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相分隔、且各连接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该电极组设置于该下表面上;一晶片级封装结构,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表面上、且覆盖该等LED晶片的该等第二立面,其中,该晶片级封装结构包含一顶面及一主要出光侧面,该主要出光侧面与该等LED晶片的第二立面沿着该第二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相分隔、且与该晶片电极组相垂直;以及一反射结构,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表面上、覆盖该等LED晶片的该等第一立面与该等LED晶片的上表面及该晶片级封装结构的该顶面、且暴露该等LED晶片的该等第二立面及该晶片级封装结构的该主要出光侧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前述的侧向发光的晶片级线型光源发光装置;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背光面及一反射层,该入光面是面朝该晶片级线型光源发光装置的该主要出光侧面,且该入光面是连接该出光面与该背光面,而该反射层设置于该背光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行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行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4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