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4035.6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飞;崔华帅;史贤宁;崔宁;李杰;黄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6 | 分类号: | D01D5/096;D01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3017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上油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可打开/合并的第一上油部件和第二上油部件,第一上油部件和第二上油部件分别具有独立的半环形的中空腔室,两者配合形成环形中空腔室,环形中空腔室内部充有油雾,形成油雾集中区;
纤维通过纺丝上油装置时,第一上油部件和第二上油部件打开,两者之间形成供纤维通过上油的纤维上油区;所述的油雾集中区与纤维上油区相连通,油雾集中区内的油雾进入到纤维上油区,对通过纤维上油区的纤维进行上油;纤维通过后,第一上油部件和第二上油部件合并,形成环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中空腔室的内周壁上分布有用于油雾溢出的溢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出孔的孔径顺着纤维通过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出孔呈圆环型层状排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由环形中空腔室的一端进入纤维上油区,由另一端导出;所述的纤维上油区的直径由纤维进入一侧向纤维导出一侧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上油区占纺丝上油装置总体积的30-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上油区占纺丝上油装置总体积的40-6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中空腔室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由纤维进入一侧向纤维导出一侧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溢出孔设置在径向截面的面积较小一侧的环形中空腔室的内周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中空腔室中设置有油雾发生器,油雾发生器将油剂转变为油雾,喷射至油雾集中区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雾发生器设置在径向截面的面积较大一侧的环形中空腔室的内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雾发生器包括多个,并以环形中空腔室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雾回收装置,所述的油雾回收装置包括抽吸装置,所述的抽吸装置设置在环形中空腔室的底部,将环形中空腔室内和/或纤维上油区中多余的油雾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抽吸装置包括设置在环形中空腔室底部的环形的抽吸腔室,抽吸腔室与油雾集中区和/或纤维上油区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的抽吸腔室具有环形的向上的开口,开口的外周边缘位于环形中空腔室的底部,开口的内周边缘位于纤维上油区的底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雾回收装置还包括用于液态油剂回流的回油孔,所述的回油孔设置在环形中空腔室的底部,油雾集中区内多余的液体油剂通过回油孔和/或抽吸装置回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孔包括多个,且以环形中空腔室的中心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40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