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皮吸收制剂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3303.2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5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泷田智仁;藤原海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制剂 | ||
本发明提供透皮吸收制剂前体50,其包括:剥离衬垫10、和设置在剥离衬垫10上的含药层3和粘附层4,其中,剥离衬垫10包含:一个第一谷折部1、一个或两个第一山折部2、和远离作为分界线的第一谷折部1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第一基线L1和第二基线L2,所述第一基线L1和所述第二基线L2位于距第一谷折部1近似相等的距离,其中,第一基线L1和第二基线L2中的至少之一是第一山折部2的折叠线;含药层3具有位于第一基线L1上的中心线;粘附层4具有位于第二基线L2上的中心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皮吸收制剂前体,其用于获得例如,同时高水平实现药物的保存稳定性和药物的皮肤渗透性的透皮吸收制剂。
背景技术
透皮吸收制剂不仅意在通过药物的局部吸收来治疗皮肤表面上的或在皮肤应用位点正下方的组织的病变,而且通过从皮下血管被摄入血液,也预期用作不仅对皮肤和附近组织而且对系统性起作用的制剂。它们被认为是药物递送系统之一。
透皮吸收制剂有时包含药物渗透促进剂(皮肤渗透促进剂)。在这种情况下,所包含的渗透促进剂可能与药物反应而在透皮吸收制剂的储存期间引起药物稳定性问题。而且,当在透皮吸收制剂中包含的药物位于无定形状态时,某些种类的添加剂的存在使得药物难以在透皮吸收制剂的储存期间保持无定形状态。结果是,药物发生结晶而可能引起如皮肤渗透性不一致、外观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JP-A-2008-525334提出了一种透皮治疗系统,其中,分开保存真室和促进剂室,真室含有是完全结晶形式(凝集的固体状态)的活性物质,促进剂室含有至少一种液体渗透促进剂,并且在应用至人皮肤时将这些隔室合并,从而活性物质(药物)被渗透促进剂溶解并以过饱和状态进行递送。
发明内容
具体而言,在JP-A-2008-525334的透皮治疗系统中,将具有形成于支持体如塑料薄膜等上的含有活性物质(药物)的粘附层的片材(真室),叠层在对活性物质不渗透的薄膜上并保存,将储藏了液体渗透促进剂并在其外表面被赋予了粘附性的背部(促进剂室)进行了制备并保存,并将这两者在经由控制液体渗透促进剂的通透性的塑料薄膜(控制薄膜)使用时进行粘附,从而构建多层结构(参见图1a-1b)并施用至皮肤。因而,两个隔室需要分别制备。另外,为了提供能以过饱和状态递送目的活性物质的系统,需要构建以下系统:使得在多层结构中这两种隔室的叠层位置和紧密粘附状态能达成适当的位置和适当的状态。当使用者(患者)自己构建该系统时,操作可能极复杂,而且精确构建可能通常很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皮吸收制剂前体,其含有担心在混合状态或接触状态下保存时引起不利影响的构成成分,其中所述构成成分可以保存于互相分开的状态,并在使用时可以简便地获得具有给定的叠层结构的透皮吸收制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现,通过在具有以给定距离形成的谷折部和山折部的剥离衬垫上,分别设置在待制备的给定透皮吸收制剂中直接叠层的两层,从而使担心互相引起不利影响的透皮吸收制剂构成成分可以以互相分开的状态保存,并且,在使用时使用者(患者)通过将剥离衬垫进行简单的谷折叠和山折叠,从而可以简单地构建具有给定叠层结构的透皮吸收制剂而不产生每隔层的位置偏移,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完成。
因此,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1]透皮吸收制剂前体,其包含:剥离衬垫、形成在剥离衬垫上的第一层和形成在剥离衬垫上的第二层,其中,
所述剥离衬垫包含:一个第一谷折部、一个或两个第一山折部、和远离作为分界线的第一谷折部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第一基线和第二基线,所述第一基线和所述第二基线位于距第一谷折部近似相等的距离,其中第一基线和第二基线中的至少之一是第一山折部的折叠线,
所述第一层具有平面形状,设置在剥离衬垫上,使得所述平面的中心线位于第一基线上,且
所述第二层具有平面形状,设置在剥离衬垫上,使得所述平面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基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3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