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升降桌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3152.0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2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洪洁群;卢雪明;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9/00 | 分类号: | A47B9/00;G05D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工程学 升降桌 站姿 坐姿 使用者身高 高度调整 身高 匹配 人体工程学原理 办公领域 高度控制 控制升降 数据包括 数据计算 疲劳度 按键 长按 智能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升降桌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所述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包括使用者的身高;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计算与使用者身高匹配的坐姿高度和站姿高度;根据计算的坐姿高度和站姿高度控制升降桌调整至相应的高度。本发明利用了人体工程学原理,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计算出与使用者身高相匹配的坐姿高度或站姿高度,并控制升降桌自动调整到使用者的身高所需的高度,无需使用者自己通过长按按键的方式进行高度调整,降低了高度调整难度和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度。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办公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办公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升降桌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科学技术手段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在办公室中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与此相伴的是办公书桌与我们相伴的时间也越发地增长。传统的办公桌子高度角度固定,多数情况下与工作人员的身高不相符合,不仅不能使不同的工作者感到舒适惬意,在相差太大的情况下还会干扰或恶化心情,严重影响工作效果。即使办公桌子尺寸大小合适,长期保持一种姿势进行工作也会给工作人员的身心带来压力,在工作之外带来额外的负担。
据美国劳工部报道,全美每年与人体工程学有关的伤病花费达150亿至120亿美元。仅在2013年,此类伤病引起的缺勤天数为380,600天,是总请假缺勤天数的三分之一。
在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局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因工作台设计不佳,每年有一百万人受到肌肉骨骼疾病的困扰。
由于受到久坐而导致的职业病的困扰,最先在国外开始流行起站式与坐式交互办公,这种办公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坐式办公或坐式学习的局限,使人体更舒展、更自由;更加人性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预防颈椎、肩椎、腰椎等方面的疾病。于是市面上出现了电动升降桌,这种升降桌使用时需要通过长按按键的方式对桌子的高度进行调整,使用者很难调到与自己身高相匹配的坐姿高度或站姿高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升降桌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自动为使用者提供与身高相匹配的桌面高度。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升降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所述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包括使用者的身高;
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计算与使用者身高匹配的坐姿高度和站姿高度;
根据计算的坐姿高度和站姿高度控制升降桌调整至相应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还包括使用者肘高度到头顶的距离、使用者手功能高度到肘高度的距离以及使用者脚底到手功能高度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计算与使用者身高匹配的坐姿高度和站姿高度这一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计算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并将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存储至与坐姿按键对应的存储单元内;
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计算使用者身高对应的站姿高度,并将使用者身高对应的站姿高度存储至与站姿按键对应的存储单元内。
进一步,所述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计算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并将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存储至与坐姿按键对应的存储单元内这一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数据和预设的人体身高与坐姿高度关系式计算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所述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计算公式为:使用者身高对应的坐姿高度=H-A-B,其中,H为使用者的身高,A为使用者肘高度到头顶的距离,B为使用者手功能高度到肘高度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3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