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装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2964.3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7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若峰;马向红;孟维文;张实展;薛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环形 壳体 零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装夹装置,属于工艺装备领域。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定位结构及压紧结构,定位结构设置在底座上,压紧结构设置在定位结构上。将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套设在定位结构之后,使用压紧结构将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压紧在第二定位环上,使得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待加工端面附近能够得到足够的压紧力。消除了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待加工端面附近与涨紧件之间的空隙,增加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整体刚性,降低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在加工时的振动,从而保证了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艺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在中、小型燃气轮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装夹装置对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进行定位之后再加工,以保证其加工精度。
在对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端面进行加工时,通常采用涨形工装对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进行定位。涨形工装包括驱动单元、涨紧块及限位压板,驱动单元与涨紧块的一端相连,涨紧块的另一端的端面与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内侧壁相配合,限位压板可压在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一端端面上。工作时,涨形工装通过驱动单元驱动涨紧块沿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径向向外均匀涨紧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同时将限位压板压在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一端端面上,避免加工工具加工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另一端端面时,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在其轴线方向上产生位移。
从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涨形工装对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进行装夹与定位时,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仅仅是一端的端面被限位压板进行了限位,而限位压板的位置距离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另一端端面的待加工部位较远,受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刚性的影响,在加工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待加工端面时,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会产生振动,影响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加工精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装夹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壁环形壳体类零件的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定位结构及压紧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环及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定位环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环上,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外侧壁均用于与零件的内侧壁相抵,
所述压紧结构包括支架及型面定位块,所述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环上,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型面定位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型面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外侧壁相对间隔布置,所述型面定位块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定位环夹设所述零件。
可选地,所述压紧结构还包括压紧螺钉与导杆,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螺纹孔及平行于所述螺纹孔的光孔,
所述压紧螺钉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压紧螺钉的尾端顶设在所述型面定位块上,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光孔内,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型面定位块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紧螺钉的尾端设置为球面。
可选地,所述型面定位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型面定位块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环与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环与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支柱,所述定位支柱的两端分别插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内,所述定位支柱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定位支柱的轴向延伸,所述凸台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定位环相抵,所述凸台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环相抵。
可选地,所述支架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定位支柱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2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