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多尺度信息的自动图像增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1388.0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2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连捷;姜少波;甘彤;国商军;张琦珺;马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尺度 信息 自动 图像 增强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多尺度信息的自动图像增强系统及方法,包括:样本标定模块:采集训练集图像,对训练集图像像素级标记,确定标签的映射范围,得到对应的参考标准图像;自动构建网络模块:输入对应的参考标准图像,指定需要感知的图像范围,自动计算多尺度融合模块中卷积核大小和数目,生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自动训练网络模块: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最优化像素加权损失函数,离线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网络应用模块:输入新图像到训练的网络,输出原图大小的增强图像。本发明通过融合多尺度的特征,有效利用上下文信息,自动增强图像,不需人工干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多尺度信息的自动图像增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按照某种特定的需求,突出图像中有用信息,去除或者削弱无用信息。目的是改善图像质量,处理的结果更适合于人的视觉特性或机器识别系统。图像增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航空航天、无损探测、卫星图片处理等领域。
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大都是基于图像的统计信息,采用低通滤波、中值滤波等方法去掉图像中的噪声;采用高通滤波、小波变换等增强边缘,使模糊的图片变得清晰。这些方法需人工不断试验参数、观察处理效果,且不能有效的融合多尺度上下文信息。随着近些年高效的GPU计算的发展,应用深度学习来解决传统的研究问题显得更加方便可行。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在图像处理上的各种问题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方法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增强技术,通过融合多尺度的特征,有效利用上下文信息,自动增强图像,不需人工干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不能融合上下文信息、需人工不断尝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融合多尺度信息的自动图像增强系统,包括以下所述模块:
样本标定模块:采集训练集图像,对训练集图像像素级标记,确定标签的映射范围,得到对应的参考标准图像;
自动构建网络模块:输入对应的参考标准图像,指定需要感知的图像范围,自动计算多尺度融合模块中卷积核大小和数目,生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自动训练网络模块: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最优化像素加权损失函数,离线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网络应用模块:输入新图像到训练的网络,输出原图大小的增强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样本标定模块:采集相关训练集图像,训练集图像中需要映射为同一目标范围内的像素标记为相同标签,并确定每个标签的映射范围;针对单通道图像,像素的参考标准强度值按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Op为像素的参考标准值,Ip为像素的强度值,Imin为同标签像素的最小强度值,Imax为同标签像素的最大强度值,Omin为标签映射范围最小值,Omax为标签映射范围最大值,针对彩色图像,每个通道按照单通道图像处理,最终得到参考标准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自动构建网络模块:卷积模型中的特征下采样模块对输入图像提取特征并8倍下采样,多尺度融合模块采用方形卷积核,确定卷积模块感知范围L,卷积模块数目N计算如下:
其中函数ψ(·)为向上取整函数,K1为最小卷积模块的核尺寸,其他卷积模块核尺寸Ki按如下公式计算:
Ki=i×K1-1,i=2,…,N
;其中Ki为第i个卷积模块的核尺寸。特征上采样模块利用特征下采样信息进行8倍上采样,恢复原图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1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