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持菊花色素和风味的花酱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50761.0 申请日: 2018-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8497416A 公开(公告)日: 2018-09-07
发明(设计)人: 孟祥勇;宋腾;艾斯卡尔·艾拉提;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A23L21/15 分类号: A23L21/15;A23L21/10
代理公司: 无锡知之火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8 代理人: 袁粉兰
地址: 241002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菊花 色素 乳酸菌 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酵母菌生长 品质稳定性 植物乳杆菌 改善睡眠 节能环保 美容养颜 制作过程 接合 活化液 记忆力 有机酸 氨基酸 酵母 酥梨 生产工艺 免疫力 香气 生产 发酵 协同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菊花色素和风味的花酱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在花酱制作过程使用植物乳杆菌CGMCC No.8097、鲁氏接合酵母CICC 31259活化液协同发酵,并添加酥梨汁提供氨基酸和有机酸等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改善花酱的色泽和风味。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花酱,不仅具有良好的菊花香气和色泽,而且具有美容养颜以及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等功能,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花酱的品质稳定性,其生产工艺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菊花色素和风味的花酱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药食兼用资源,位居中国十大名花,除了颜色亮丽、香气清新,作为一种茶饮之外,还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健康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视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中国菊花有接近1000种,而亳菊、滁菊、贡菊和怀菊被誉为“四大名菊”之称,其中亳菊、滁菊和贡菊均产自安徽。

目前,由于新鲜菊花较难保藏,一般经干燥后作为茶饮和药材使用,或者用于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来源,然而市场上缺乏以菊花为原料经深度加工后形成的食品或技术。如何拓宽菊花的利用渠道,提高菊花产品的附加值,是提升菊花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果酱是一种中外消费者均喜爱的调味食品,普遍具有高糖、高盐、高脂等特点,果酱的大量食用虽然给人们带来味觉上的快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健康问题,将菊花制作成果酱不仅丰富了果酱品类,使人们对果酱的选择性更宽,而且增加了菊花的附加值。然而,目前部分地区民间均采用高比例的白(红)糖或冰糖对菊花进行腌渍,虽然增加了菊花酱的甜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菊花的色泽和风味。因此,本发明充分考虑菊花的品质特性,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菊花制备成一种菊花风味果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菊花色素和风味的花酱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保持菊花色素和风味的花酱的生产方法,其在花酱制作过程中用白砂糖腌渍菊花花瓣后,使用植物乳杆菌CGMCC No.8097、鲁氏接合酵母CICC 31259活化液协同密封发酵即得花酱,主要步骤为:

(1)菌种活化:将植物乳杆菌CGMCC No.8097活化,得到活化的植物乳杆菌CGMCCNo.8097菌液;将鲁氏接合酵母CICC 31259活化,得到活化的鲁氏接合酵母CICC 31259菌液;

(3)菊花花瓣均匀腌渍混合物制备:将菊花用白砂糖揉搓,凋萎,其白砂糖的使用量为菊花花瓣重量的37~67%;凋萎之后,分别加入25~50%玉米糖浆、15~25%的浓缩梨汁,于搅拌缸中以100~120r/min的转速搅拌3~5min,搅拌均匀,获得菊花花瓣均匀腌渍混合物;

(3)花酱的发酵制备:将制得的菊花花瓣均匀腌渍混合物置于发酵池中,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 No.8097菌液,搅拌,使菊花花瓣均匀腌渍混合物与植物乳杆菌CGMCCNo.8097菌液均匀一致,于温度32℃~35℃下前发酵,每6-8小时翻动一次,发酵96小时;前发酵结束后,接种鲁氏接合酵母CICC 31259菌液,于温度25℃~30℃下,进行后发酵,15~20天结束发酵;再将发酵完成的花酱灌装,巴氏灭菌,即得花酱成品;

(4)包装与保藏:将制得的花酱置于20~25℃,避光保藏。

步骤(2)中所述菊花花瓣按质量份数计为30~40份,白砂糖为15~20份,玉米糖浆为10~15份,浓缩梨汁为5~10份。

上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8097菌液添加量为每40g菊花瓣添加5~9mL。

上述鲁氏接合酵母CICC31259菌液添加量为每40g菊花瓣添加5~9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0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