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构建的抗病菌株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50067.9 | 申请日: | 201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0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辉;何晓亮;苗兰天;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14/24 | 分类号: | C07K14/24;C12N15/31;C12P21/02;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 地址: | 050018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软腐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构建 抗病 菌株 | ||
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构建的抗病菌株,它涉及抗植物病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用其构建的抗病菌株。本发明扩展了生物防治植物软腐病的途径,提供了一种具有生产上零废弃物、应用上生态环境零污染,食用上无不良后果及不引发细菌耐药性的植物软腐病防治新手段。抗植物软腐病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抗植物软腐病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植物病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用其构建的抗病菌株。
背景技术
植物细菌性软腐病,又称腐烂病,是植物界病害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一般感染后初期呈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之后颜色逐渐加深,腐烂加剧至彻底病变。
软腐病发病品种广泛,胡萝卜、马铃薯、黄瓜等蔬菜作物和绝大多数十字花科蔬菜和花卉,如菊花等植物都是软腐病的易发品种。同时,软腐病的发病范围也很广泛,在植物的各个生长时期、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病。我国长江地区是德国鸢尾软腐病的高发区,对于抗病性较弱的品种,植株感染率和死亡率能到达90%以上。有“清道夫”美誉的魔芋葡甘聚糖是魔芋的主要成分,但多年来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为其发展带来毁灭性灾难,病发时产量损失可达30%~50%,更为严重的甚至减产80%以上。胡萝卜的细菌性软腐病在我国各个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减产3%~5%,严重的年份甚至减产30%~50%。上世纪80年代,就有报道称香蕉软腐病在西孟加拉的淤积地流行,大大降低了香蕉植株的存活率。2009年我国广东地区首次发现香蕉软腐病,田间发病率得到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造成植株死亡,甚至绝收。2014年冬,我国黄瓜主产区如河南、辽宁、山东和山西等地爆发了严重的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大面积的植株茎果腐烂,经济损失十分严重。2010年莴苣软腐病在马来西亚大范围流行,造成商业田巨大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植物软腐病由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细菌引起,现在更名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为典型革兰氏阴性菌。经多个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亚种菌株鉴定,其在Luria-Bertani培养基上生长的形态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微突起,直径约为1.0mm~1.5mm的乳白色半透明菌落。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周生鞭毛,无芽孢,无荚膜。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能够分泌果胶酶、蛋白酶或者纤维素酶等胞外降解酶,降解植物细胞壁,从而使组织浸离,植株腐烂。
发明内容
植物软腐病目前众多防治方法中也包括生物防治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扩展生物防治植物软腐病的途径,提供一种具有生产零废弃物、生态环境友好,食用无不良后果且不引发耐药性的植物软腐病防治新手段。
本发明第一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第二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第二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在保留原有抗植物软腐病功能的前提下,具有稳定性更高,抑菌效果更高,纯化后更易结晶的优点。
本发明第一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第二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本发明抗植物软腐病菌株1由包含第一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受体菌株构建。
进一步,重组质粒由第一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基因和穿梭质粒构建。
进一步,受体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本发明抗植物软腐病菌株2由携带第二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受体菌株构建。
进一步,重组质粒由第二种抗植物软腐病蛋白基因和穿梭质粒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00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