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48780.X | 申请日: | 2018-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明;申文明;杨金刚;王世君;黄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燕明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蔡烜 |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沉井 内部结构 测量方法 | ||
一种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辅助测量装置,它包括主杆体以及主杆体下方的底部支撑杆,所述的主杆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之垂直的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且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长度相同且相互平行;上导向杆的外端设置有上固定端,在上固定端上连接有卷尺,所述下导向杆的外端设置有下固定端,在下固定端上连接有测量绳。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污水沉井测量方法存在测量速度慢、定位精度低等难题,可以实现水下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精确测量。该方法原理科学,实施简单,操作简便,测量准确度高,所用辅助测量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得污水沉井能够更准确地表示在设计总平面图上,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平面布局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施工法是修筑地下工程和深埋基础工程所采用的重要施工方法之一,在施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较大或有地下承压水、流砂、软土等地质条件时,采用沉井施工是最为适宜的。在沿海软土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污水管网的工作井多采用沉井施工方案,污水沉井组成一般包括井筒、顶板、底板、内壁、管口、刃脚等,平面形状主要为圆形和矩形。路面上可以看到的污水沉井井筒内径一般仅0.7m,而路面下方的沉井尺寸往往很大,圆形污水沉井的直径一般在5m以上,矩形污水沉井的尺寸一般在3m×5m以上。当污水沉井资料完整归档时,可通过查阅竣工资料确定其尺寸、埋深等信息,然而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收集不到竣工资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某些特殊位置的污水沉井进行现场定位测量。
目前工程中水下污水沉井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
1、采用物探方法(如反射波法、地质雷达法)进行现场探测。但是,在高地下水位的沿海软土城市中,探测效果往往不理解。
2、采用蛙人进行井下探摸,借助简易直杆和测绳进行测量,由于污水沉井仅上部井筒出露,沉井内壁基本位于污水面以下,井下定位困难,加之蛙人非专业测量人员,从而使得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测量精度低。
现今,我国正处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时期,轨道交通线路大多穿过中心城区,沿城市主干道下方敷设,地下车站一般设置于两主干道交叉口,而城市道路两侧往往分布有密集的污水管网设施。污水沉井作为污水管网的工作井,改迁较为困难,且改迁所需工期长。在国内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工期普遍较为紧张的情形下,地下车站平面布置基本采取避开大尺寸污水沉井的措施,因此准确查明某些特殊位置的污水沉井的内部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地下车站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测量方法,可以高效率地实现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定位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辅助测量装置,它包括主杆体以及主杆体下方的底部支撑杆,所述的主杆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之垂直的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且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长度相同且相互平行;所述的上导向杆的外端设置有上固定端,在上固定端上连接有卷尺,所述下导向杆的外端设置有下固定端,在下固定端上连接有测量绳。
所述主杆体为两节或两节以上,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在最上端的一节主杆体上设有刻度区。
所述的主杆体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气泡。
所述的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的长度均为0.5米。
所述的主杆体的单节长度为2.5米。
所述的底部支撑杆的长度为1米。
一种污水沉井内部结构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铅垂线初步测量待测沉井的深度,根据初测深度选取辅助测量装置的主杆体的节数,并用固定螺母连接起来,下导向杆的下固定端上连接好测量绳,再将辅助测量装置垂直置于沉井中,底部支撑杆至井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燕明,未经姚燕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87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