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鱼养殖中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增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7148.3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7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樊海平;钟全福;薛凌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甘垚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蚊幼虫 生物饵料 增殖 稻田养殖 水稻种植 鱼类 波长 种稻 养鱼 天然饵料生物 原生态养殖 稻田生态 区域设置 生长发育 养鱼稻田 营养成份 培养基 生长 黄色光 节能灯 蓝色光 养殖 产卵 坑沟 泼洒 诱集 诱蚊 培育 稻谷 稻田 繁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鱼养殖中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增殖方法,属于稻田综合种养中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增殖培育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选择坑沟式养鱼稻田,在水稻种植区域设置波长470nm蓝色光或波长580nm黄色光的LED诱蚊节能灯,诱集摇蚊在水稻种植区域内产卵繁殖;每6~8天在水稻种植区域内泼洒摇蚊幼虫培养基,促进摇蚊幼虫的生长发育。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稻田养殖鱼类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增殖培育方法,解决了常规稻田生态养鱼模式中天然饵料生物量无法满足套养鱼类生长的需求,大大促进了稻田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实现原生态养殖,提高稻田养殖鱼类的营养成份及其口感,并进一步提高稻谷质量和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鱼养殖中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增殖方法,属于稻田综合种养中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培育增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稻鱼种养是一种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能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产品质量也更为绿色安全,还能最大限度利用稻田,促进稻谷的稳产增收,改善了稻田种植业的结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常规的稻鱼生态种养是全程不使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的,存在着稻田天然饵料生物量无法满足稻田养殖鱼类生长的需求,养殖单产和效益均较低。目前大部分养殖者采用补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提高鱼产量,但鱼肉品质及口感不及稻田生态养殖的鱼,而且坑沟式养鱼稻田水体小,养殖密度低,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相对较为困难,饲料转化率低,常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必须寻找新的稻田天然饵料增殖方法来弥补上述稻田生态鱼中的不足之处。
在稻田生态养鱼的天然饵料生物量中,以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最为丰富,其中摇蚊幼虫数量多、生长快、易于培养,是一些稻田生态养鱼的主要天然饵料。由于摇蚊繁殖力强,利用灯光诱集摇蚊在水稻种植区域内产卵繁殖,培育增殖摇蚊幼虫,可以有效解决稻田生态养鱼中天然饵料不足的难题,不断地给稻田养殖鱼类提供天然饵料,实现原生态养殖,提高稻花的营养成份及其口感,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稻谷质量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稻鱼生态养鱼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稻鱼养殖中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的增殖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择坑沟式养鱼稻田,在水稻种植区设置波长470nm蓝色光或波长580nm黄色光的LED诱蚊节能灯,诱集摇蚊在水稻种植区内产卵繁殖;每6~8天在水稻种植区域内泼洒摇蚊幼虫培养基,促进摇蚊幼虫的生长发育。
进一步的,所述LED诱蚊节能灯安装间隔距离为25~30米,高度为1.5米,稻田水面照明亮度为10 lx~50 lx。
进一步的,所述LED诱蚊节能灯开灯时间为每天日落前1小时,诱集摇蚊在水稻种植区产卵繁殖,次日清晨日出后关灯。
进一步的,所述摇蚊幼虫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数计为:1%~2%EM菌液、5%~8%猪血水、30%~35%菜子饼、55%~64%麦麸,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所述摇蚊幼虫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摇蚊幼虫培养基各原料拌匀后密封自然发酵5~7天。
进一步的,所述摇蚊幼虫培养基每次泼洒量为25~30公斤/亩,保障摇蚊幼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稻鱼种养中摇蚊幼虫的增殖方法利用了简单的摇蚊诱集灯光设施和材料,可以有效增殖稻田生态养鱼中的优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持续保持稻田中摇蚊幼虫的产量,从而解决了稻田生态养鱼过程中生物饵料不足的难题。该方法经济实用,为稻田养殖鱼类的快速生长持续提供营养来源,实现原生态养殖,使稻田养殖鱼类的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并降低了养殖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7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