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拔针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46562.2 | 申请日: | 2018-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7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鲍天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天琪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拔针组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长条形的弹性创伤带,所述弹性创伤带靠近两端的区域为粘附区,所述粘附区内设有粘粘剂层,所述弹性创伤带的中部位置为用于与创口相对的纱布区,所述粘附区与纱布区之间设有驱动区,所述弹性创伤带内设有收缩条,所述收缩条横跨对接于两个粘附区,所述驱动区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气嘴,所述气嘴内塞有气塞,所述气塞上连接有连接线;还包括拔针件,所述拔针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夹持注射管的夹持部,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有外壳。能实现拔针、贴创口贴同步进行,进而有助于提升病人的医疗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护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医用拔针组件。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护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挂点滴,常见的点滴注射头,参见附图1,其结构包括针头a,针头a上设有夹持片b,针头a的端部对接有注射管c。
由于整个点滴的时间较长,而医务人员不可能随时监视着病人的点滴是否已经滴完,而当输液瓶中的液体快被滴完的时候,病人如果一旦找不到医务人员,周围又没有家人的陪伴,此时病人的心情会很烦躁, 此时如果病人选择自己拔掉针头,那么只能用另外一只没有挂点滴的手来拔,虽然在目前的挂点滴的时候,针眼位置都会设置一张创口贴,但是由于挂点滴的时候,针头还在创口贴 的下方,病人自己拔出针头必定会经过以下的过程:针头从病人手里拔出,创口贴与扎针 口的间隔处流出血液,病人放下针头,再用手按住创口贴,这个过程中必定会流出很多的血液。
拔出注射针之后,病人通常会通过另一只未挂点滴的手,按压住扎针口,这个过程中如果扎挣口受到揉捏,就是会扎针口附近就会出现红肿,病人的医疗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拔针组件,其能实现拔针、贴创口贴同步进行,进而有助于提升病人的医疗体验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医用拔针组件,包括长条形的弹性创伤带,所述弹性创伤带靠近两端的区域为粘附区,所述粘附区内设有粘粘剂层,所述弹性创伤带的中部位置为用于与创口相对的纱布区,所述粘附区与纱布区之间设有驱动区,所述弹性创伤带内设有收缩条,所述收缩条横跨对接于两个粘附区,所述驱动区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气嘴,所述气嘴内塞有气塞,所述气塞上连接有连接线;
还包括拔针件,所述拔针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夹持注射管的夹持部,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有外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头会扎入到患者的手背,在患者手背上贴上弹性创伤带,弹性创伤带上的两个粘附区会粘附于患者的手背皮肤,弹性创伤带的纱布区与针头的扎入点相对,此时,驱动区的气囊内会充入空气,以使弹性创伤带的纱布区与患者的手背皮肤相分离;当点滴挂完需要拔针时,患者只需手持外壳,夹持部夹持住注射管,沿着背离针头针尖方向进行移动,拔针件不仅会将针头拔出患者手部,而且连接线也会拉扯气塞,气塞与气嘴分离,气囊内的气体会漏出,收缩条的收缩力作用于纱布区,纱布区会紧紧贴合于针头所扎的患者手背位置;上述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拔针和贴创口贴的两个步骤,有助于提升病人的医疗体验感。
优选的,所述拔针件还包括两个夹持块,所述外壳上贯穿设有滑移通道、穿管孔,两个夹持块分别滑移设置于滑移通道的两端,注射管穿过穿管孔且位于两个夹持块之间,每个夹持块背离注射管的端部均突出于外壳之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注射管进行夹持时,患者只需对夹持块施加按压力,两个夹持块便可同时往注射管方向进行移动,夹持块的端部一方面能对注射管产生夹持作用以便于拉扯注射管,另一方面,能对注射管产生限流作用。
优选的,每个夹持块与外壳之间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弹力驱使夹持块的背离注射管的端部突出于外壳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天琪,未经鲍天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6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