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桥梁支座安装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6175.9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升;陈明实;罗利;罗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桥梁 支座 安装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便于桥梁支座安装的设备,所述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活动设置于框架内部,且纵向夹杆与横向夹杆的夹角为90°;相交的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通过套筒活动连接;所述横向夹杆上设置横向贯通的通孔,且套筒在所述通孔内沿横向夹杆纵向运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沿横向夹杆纵向设置弹簧滚珠;所述纵向夹杆设置于套筒内部,且沿纵向夹杆纵向运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沿纵向夹杆纵向设置滚珠。本发明便于桥梁支座安装的设备,通过套筒、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预埋钢筋从埋设到安装之前都被有效的限位,在进行桥梁支座安装时,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节省工序并且减少作业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便于桥梁支座安装的设备。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桥梁支座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
为了准确的将桥梁支座安装于桥梁墩台上,往往需要在桥梁墩台顶面预埋钢筋,并在桥梁支座底部预设相对应的安装孔。目前桥梁墩台所使用的的C50以上标号的混凝土,在水化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混凝土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变,这种温度应变会使得预埋钢筋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形,造成后期进行桥梁支座安装时非常困难,尤其是高墩台作业时,在进行支座吊装时,需要人工调整预埋钢筋,风险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桥梁墩台使用的混凝土会造成预埋钢筋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形,使得后期进行桥梁支座安装时非常困难,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桥梁支座安装的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便于桥梁支座安装的设备,包括框架、纵向夹杆、横向夹杆和套筒;所述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活动设置于框架内部,且纵向夹杆与横向夹杆的夹角为90°;相交的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通过套筒活动连接;所述横向夹杆上设置横向贯通的通孔,且套筒在所述通孔内沿横向夹杆纵向运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沿横向夹杆纵向设置弹簧滚珠;所述纵向夹杆设置于套筒内部,且沿纵向夹杆纵向运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沿纵向夹杆纵向设置滚珠。
现有技术中,目前桥梁墩台所使用的的C50以上标号的混凝土,在水化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混凝土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变,这种温度应变会使得预埋钢筋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形,造成后期进行桥梁支座安装时非常困难,尤其是高墩台作业时,在进行支座吊装时,需要人工调整预埋钢筋,风险非常大。
本发明应用时,在完成预埋钢筋安装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后,将框架上安装于预埋钢筋四周,然后调整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的位置,使得框架、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将所有的预埋钢筋夹持到预设位置,一般预埋钢筋为竖直的四根,此时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的数量均为三根就可以完成夹持,使得预埋钢筋的自由度被全部限制,不会产生任何水平方向的位移;然后再对框架、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进行固定,这种固定可以采用螺栓固定或者捆扎固定;在混凝土拆模后,本装置还可以继续固定在预埋钢筋周边,继续保持预埋钢筋的水平位置;当需要进行支座安装时,再将本装置拆除下来,由于通过框架对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进行保护,所以只需要在安装时在框架上刷上脱模剂就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拆除,而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由于不接触混凝土,可以方便的进行清洗并再次使用。
由于横向夹杆上通孔的设计,使得套筒可以非常方便的在通孔内进行运动,操作起来十分灵活,而由于弹簧滚珠和套筒的内壁上滚珠的设计,使得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的运动可以非常的灵便,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可以快速的调整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的位置完成安装。本发明通过套筒、纵向夹杆和横向夹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预埋钢筋从埋设到安装之前都被有效的限位,在进行桥梁支座安装时,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节省工序并且减少作业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6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