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5712.8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6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群;李弘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秀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4;G06F1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徐晶晶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数据 智能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用户端设备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进行数据的恢复。该方法能够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号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便是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特别地,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气候变化仿真等一系列风口的飞速演进,导致数据量急速扩张;这在带给社会和用户便利,改善用户体验,更智能、准确地提前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为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并且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加上网络安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使得大数据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对于企业来说,待管理的数据日益庞大,使得信息存储、安全保障以及运营维护等技术的成本不断攀升,对效率、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此外,随着海量数据的不断积聚和暴露在更加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例如自然原因,诸如地震、火灾、暴雨、洪灾;以及其他原因,诸如掉电、电力供应不稳定、人为破坏、攻击等,用户将陷入核心数据丢失或泄露,将导致不安全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子数据进行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显得至关重要。而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本身必须稳定,因此需要对其电源进行有效和稳定地供应,并且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以前针对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异常的应急不够智能,或者需要人工的监视或操作,或者缺少智能的应急措施。并且有时候,当存在多个用户端设备时,一些用户端设备会产生不重要或者无用或者重要性程度不高的数据,而由于这些数据占用大量处理器和存储资源,导致整体的电子数据处理效率低下,降低电子数据的处理速度,还造成了电力的低效消耗;因此还有必要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和分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在链路通信正常之后,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并且根据评价参数确定用户端设备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秀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秀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5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