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食用菌维生素D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4359.1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李坤;叶帮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慧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1/00 | 分类号: | C07C4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食用菌 维生素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食用菌维生素D2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前期通过超临界萃取、皂化和分子蒸馏前处理富集得到食用菌麦角甾醇萃取物,然后通过脉冲强光短时照射处理,充分利用脉冲强光的多种紫外线及其他波长光源能量,快速高效转化生成VD2,得到高纯度食用菌VD2产品,有利于相关医药保健食品、特医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的开发,促进食药用菌资源的增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中麦角甾醇的萃取分离、脉冲强光照射转化高纯度天然维生素D2的制备工艺,具体是一种高纯度食用菌维生素D2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维生素D (vitamin D,VD)是一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共有五种化合物,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种活性结构,其中VD2人体内不能合成,主要通过摄入蔬菜和膳食补充。
VD不仅在骨骼疾病(包括营养性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等)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VD在非骨骼疾病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础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广泛分布于体内的骨骼系统、胰岛β细胞、甲状旁腺、大脑、皮肤、前列腺、睾丸、心脏、骨骼肌、乳腺、肝脏、肺、大肠、肾脏及活化了的T、B细胞等各种组织细胞中,所以VD具有多种功能及组织细胞特异性,VD 缺乏将会导致 291 种基因产物的减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补充VD在预防和治疗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代谢综合征(肥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恶性肿瘤、感染、过敏性疾病及哮喘、生殖疾病、肠道疾病、精神及神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等诸多疾病均起到重要作用。
VD缺乏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球人群VD不足的发生率为 30%~50%,数十亿人口,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VD水平主要有3个途径:增加阳光照射,增加富含VD食物的摄入量,摄入VD营养素补充剂。
虽然化学合成的VD价格低廉,但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食品消费的持续喜好,天然VD不仅价格高,而且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其中天然VD2仅存在于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几乎没有麦角甾醇和VD2。在大多数食用菌中,麦角甾醇的含量都较高,相对于海洋生物中的VD3,食用菌更为大多数素食者接受。Mattila等研究发现,野生食用菌中有不同含量的VD2(2.91~29.82μg/100g 鲜重,4.7-194μg/100g干重),而栽培食用菌中则VD2含量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栽培食用菌一般生长在黑暗环境中。但是无论是栽培还是野生食用菌中麦角甾醇的含量都很高,且栽培食用菌高于野生食用菌,麦角甾醇是食用菌中含量最高的甾醇,含量最高达到食用菌干重的0.6~0.7%,是其他甾醇含量的10~40倍,占食用菌中所有甾醇含量的83–89%。Phillips等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气象色谱(GC)法检测了美国市售10种食用菌中 VD2和麦角甾醇的含量发现,这10种食用菌都含有丰富的麦角甾醇(26.3~84.9mg/100g鲜重),VD2含量呈不同水平(0.06~28.1mg/100g 鲜重),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环境(栽培或野生,是否受光照等)有关。可见,不管是野生还是栽培食用菌都富含麦角甾醇,其经紫外光照射发生一系列变化后转化为VD2,是很好的VD2来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慧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慧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4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