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基因水稻G6H1品系特异性LAMP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2003.4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兵;石建新;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基因 水稻 g6h1 品系 特异性 lamp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基因水稻G6H1品系特异性的LAMP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计合成引物;B、配置PCR反应体系;C、将待检测转基因水稻G6H1的DNA稀释液加入PCR反应体系中,进行LAMP反应,所得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或加入荧光染料着色即可。本发明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等优点,在转基因水稻G6H1及其产品的监管和检测工作中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和现场检测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转基因植物品系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LAMP检测转基因水稻G6H1品系特异性的引物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转基因水稻G6H1品系特异性LAMP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94年第一种商业化转基因植物(FlavrSavr tomato)被批准上市以来,转基因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转基因作物在二十多年的商业化进程中,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迅速上升到2016年的1.851亿公顷,实现了110倍的增长,而且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植物依然主要是大豆、棉花、玉米、油菜。除此之外,报告中还强调了转基因作物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农民带来的长期收益,以及近期获得批准并被商业化的新品种为消费者带来的诸多好处。然而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有很大的争议,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台了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规,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标识和管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安全评价、产品标识、生产许可、经营许可、进口许可、加工许可等制度,且采用强制性标识方法,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因此建立高效、准确的转基因检测方法的是这些规章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水稻G6H1品种,是将密码子经过优化的杀虫基因HJC-1和抗草甘膦基因G6导入到栽培水稻品种“秀水110”中得到的,HJC-1是一个Cry1Ab和Vip3II的融合基因,这两个基因的融合具有对鳞翅目害虫有更广谱的杀虫能力。G6是一个新的5-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2014年,徐俊锋等人报道了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水稻G6H1外源插入全序列以及定性PCR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03923999A,公开日为2014年07年16);同时他们揭示了该水稻品系转化体外源插入片段的5’端旁侧序列和3’端旁侧序列,并基于此序列信息建立了PCR定性检测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03923999A,公开日为2014年07年16)。此外,2017年汪小福等人公开了一种转基因水稻多重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06868137A,公开日2017年06月20日),该发明首先公开了用于转基因水稻KF2、KF6、KF8、KMD1、M12、TT51-1、G6H1的多重数字PCR定量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的方法能够同时对这些转基因水稻样品进行定量检测。
常规的转基因水稻成分的检测主要采用普通PCR方法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普通PCR方法由于操作繁琐、耗时长、易污染环境等缺点已逐渐被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取代。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需昂贵的荧光PCR仪和配套的试剂,不能普遍适用于检验检疫一线的基层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近年来,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发展迅速。LAMP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操作方便、容易普及、安全可靠等优点,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及设备,成本低廉,适用于在基层实验室和现场检测。在转基因植物检测领域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转基因筛选元件(如P-CaMV35S、T-NOS、P-NOS、P-FMV35S)、特异性基因(如cry1Ab、cry2Ab、cry3A、Phytase gene)、转基因事件特异性(TT51-1、Bt176、BT11、MON863、MON89788、MS8)等方面都有所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