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压调节器及电压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1423.0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苏强;彭振飞;刘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军红;张颖玲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调节器 调节 方法 | ||
1.一种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器包括:增益级电路、缓冲器电路、检测下拉电路和负载驱动级电路,其中:
所述增益级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和反馈电压,并为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反馈电压提供差分增益,其中,所述反馈电压由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压经电阻分压后得到;
所述缓冲器电路,用于将所述增益级电路的高输出阻抗点的输出传递到所述负载驱动级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负载驱动级电路,用于为所述输出电压提供负载电流;
所述检测下拉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检测电路和下拉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于所述增益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调节器的电源电压之间;
所述增益级电路,还用于当所述输入电压下降时,产生差分输出电流驱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源电流减小;
所述检测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电压调节器的接地电压之间,用于将所述漏源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传给所述下拉电路;
所述下拉电路,连接于所述检测电路和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之间,用于将所述检测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反相,增加所述电压调节器的下拉电流,提升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压的下降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器还包括电压钳位电路,其中:
所述电压钳位电路,连接于所述增益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调节器的电源电压之间,用于防止所述增益级电路进入深线性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路,由检测电阻或检测晶体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电路包括补偿电容、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缓冲器,其中:
所述补偿电容一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用于隔离所述检测下拉电路对所述增益级电路、所述缓冲器电路和所述负载驱动级电路构成的环路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接地电压连接;
所述缓冲器一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缓冲器用于提高所述下拉电路的驱动能力;
所述第五晶体 管的漏极与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接地电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器还包括嵌套密勒补偿电容,其中:
所述嵌套密勒补偿电容,由两个电容组成,分别为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增益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缓冲器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嵌套密勒补偿电容,用于对所述电压调节器进行密勒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14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