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切割导轮及多线切割机排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9610.5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7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谢耿勋;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8D5/00 | 分类号: | B28D5/00;B28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轮 线切割 内圈 辐条 多线切割机 环形凹槽 排线系统 多线切割 金刚石线 径向设置 轮毂结构 切割效率 周向延伸 转动惯量 断线 减小 内缘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切割导轮,涉及金刚石线多线切割技术领域。该线切割导轮包括内圈、外圈和多个辐条;多个所述辐条沿所述内圈的径向设置,分别连接所述内圈的外缘和所述外圈的内缘;所述外圈的外缘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外圈的周向延伸。本发明的线切割导轮,采用内圈、外圈和多个辐条的轮毂结构,减小了线切割导轮的整体质量和转动惯量,降低了导轮断线的几率,提高了控制灵活性和切割效率。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线切割机排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刚石线多线切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切割导轮及多线切割机排线系统。
背景技术
金刚石线切割设备采用金刚石线单向循环或往复循环运动的方式,使金刚石线与被切割物件间形成相对的磨削运动,从而实现切割的目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精密加工行业。然而,由于技术缺陷,我国前期对硬脆材料的加工切割主要依赖进口设备。但是,随着第一台金刚石线多线切割机的问世,多线切割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已经研发了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线切割机。
在金刚石线多线切割设备中,排线系统是整台设备的核心技术之一,排线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金刚石线多线切割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而导轮又是排线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承担着金刚石线的传输工作。因此,导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多线切割机运行的稳定性,导轮的转动灵活性以及径向跳动对多线切割机的影响至关重要。
传统的导轮主要以金属材料实心的轮毂以及隔圈、外盖部件等构成。实践经验表明,这种传统的导轮由于转动惯量和质量都比较大,导致它的灵活性大幅度降低,且不易控制。由于导轮担负着多线切割机中金刚石线机传输和反向的变化,它的控制灵活与否,直接影响导轮在使用中是否容易造成断线。不仅如此,由于它存在质量大、转动惯量较大、控制不灵活等缺陷,设计人员很难提高金刚石线的线速度,极大地限制了设备的改进和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切割效率。
基于此,如何降低导轮的转动惯量和质量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导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切割导轮及多线切割机排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金刚石线多线切割设备存在的导轮轮毂质量大、转动惯量大、难以灵活控制导致的断线频发、切割效率低下、限制了设备的改进和发展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切割导轮,包括内圈、外圈和多个辐条;多个所述辐条沿所述内圈的径向设置,分别连接所述内圈的外缘和所述外圈的内缘;所述外圈的外缘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外圈的周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断面呈V字型。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横断面呈V字型的环形凹槽利于金刚石线的定位,尤其在高速运行的切割设备中,速度越高金刚石线位于环形凹槽的位置就越是精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的槽腔内敷设耐磨层。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耐磨层减少了金刚石线与环形凹槽的直接接触和摩擦,避免金刚石线受损或者环形凹槽的槽腔变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耐磨层由聚氨酯材料制成。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聚氨酯材料密度小、机械强度高、氧化稳定性好,在不增加导轮的质量和转动惯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环形凹槽的耐磨性能。同时,聚氨酯材料绝缘性能好,提供了更高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包括环圈,所述环圈的内壁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圈的外缘,所述环圈的外壁设置凹槽。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使用环圈单独设置环形凹槽,避免了在整个轮毂上制作凹槽。在分别独立生产好环圈和轮毂后再进行组装,提高了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并且,环圈和轮毂的使用寿命不同,在某个环圈出现故障后,只需更换环圈即可,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未经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9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