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保护电池功能的新能源车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7908.2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蔺朝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04;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133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隔震垫 进气管 底盘 抽风机 车体 充电器 电池功能 新能源 车轮 电池 电池表面 散热通道 排气管 磕碰 上盖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护电池功能的新能源车体,包括底盘、车轮、进气管、隔震垫、锂电池,所述底盘下方设置有所述车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锂电池框架,所述锂电池框架上设置有所述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锂电池,所述抽风机的上方设置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上盖。有益效果在于:该车体设置了锂电池散热通道以及电池隔震垫,能有效的避免锂电池的磕碰,降低电池表面的温度,使锂电池工作在一个比较可靠地环境,从而延长电池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护电池功能的新能源车体。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而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存在着电池使用寿命时间短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电池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电池磕碰或者发热损坏,因此急需一种具有保护电池功能的新能源车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保护电池功能的新能源车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具有保护电池功能的新能源车体,包括底盘、车轮、进气管、隔震垫、锂电池,所述底盘下方设置有所述车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锂电池框架,所述锂电池框架上设置有所述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锂电池,所述抽风机的上方设置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充电口盖板,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后档风玻璃,所述后档风玻璃的下方设置有排气格栅,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前挡风玻璃;所述抽风机包括前壳、后壳、主控制板、进气格栅、出气格栅,所述前壳外侧一端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边缘位置设置固定孔,所述前壳内靠近所述安装板处设置所述进气格栅,所述前壳内靠近所述进气格栅处设置过滤网,所述前壳内靠近所述过滤网处设置所述主控制板,所述前壳一侧远离所述安装板处设置所述后壳,所述后壳上靠近所述前壳处设置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设置第一静音电机,所述第一静音电机上靠近所述前壳处设置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一端设置第一扇叶,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远离所述第一静音电机处设置第二静音电机,所述第二静音电机上靠近所述前壳处设置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设置第二扇叶,所述后壳上远离所述前壳处设置所述出气格栅,所述后壳上位于所述出气格栅内侧设置遮挡百叶;在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入接口上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型号为AT89S51的芯片IC1和型号为80C51的芯片IC2,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D2的基极、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芯片IC2的第一引脚、二极管D5的负极、三极管D6的集电极、电阻R8的一端和信号输入端V1;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芯片IC2的第五引脚、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三极管D6的发射极、三极管D7的发射极和信号输出端V2;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三极管D2的发射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五引脚,三极管D2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1的第六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四引脚,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三引脚和芯片IC2的第六引脚;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D6的基极和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D7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D7的基极与电阻R7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2的第三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7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充气伞的汽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