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浆水回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36394.9 | 申请日: | 2018-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3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C02F11/127;C02F11/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杨琪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浆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浆水回收方法,包括搅拌池,搅拌池底部设有泥浆沉淀池,泥浆沉淀池底部为锥型且设有第一排泥浆口,搅拌池与泥浆沉淀池通过导流隔板隔离,搅拌池上部连接有原泥浆水进入管道,在搅拌池一侧连接有絮凝剂存储罐,在搅拌池中部竖直设有上搅拌轴,上搅拌轴顶部设有搅拌电机,泥浆沉淀池的中部竖直设有下搅拌轴,上搅拌轴与下搅拌轴通过棘刺连轴器连接;通过两级的泥沙浆沉淀处理后,得到含泥量较少的泥水完全符合再次利用的标准,而回收的泥浆也含水量较低。实现泥浆的循环使用,极大提高作业效率、稳定施工质量、改善施工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市政工程中顶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浆水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中地质比较复杂,施工时既要考虑施工工期,又要考虑封闭交通问题,如果按常规施工方法施工(开槽放坡、开槽支护)不能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同时施工成本提高,无法保证工期。还有在常规施工方法中,采用开槽施工需要采取一定的沟槽支护措施,一但施工环境发生变化,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工期较长,周围管线无法保证安全,施工成本提高。因此必须研究新施工方法才能使工程顺利展开,目前采用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就是泥水盾构机施工方法。
目前现有泥水盾构泥浆处理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泥水盾构施工所产生的废浆一般采用外排的形式,项目成本增高、对环境污染大;(2)、通过罐车运输集中处理成本高;(3)现有的泥浆收集处理设备由于泥浆的特性,容易形成沉淀导致设备堵塞,所以处理起来效率也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浆水回收方法,解决目前泥水盾构施工所产生的废浆一般采用外排的形式,对环境污染大;通过罐车运输集中处理成本高,现有的泥浆收集处理设备由于泥浆的特性,容易形成沉淀导致设备堵塞,处理起来效率也比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泥浆水回收方法,一种泥浆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一级泥浆沉淀处理,将盾构机排出的原泥浆水引入搅拌池后,通过絮凝剂存储罐加入絮凝剂,通过上搅拌轴的搅拌和离心作用下,原泥浆水中的泥浆块大量通过导流隔板的泥浆导流孔进入泥浆沉淀池,通过控制搅拌电机的正转,上搅拌轴转动搅拌到设定时间后,当泥浆沉淀池内集满泥浆块,控制搅拌电机反转,由于上搅拌轴与下搅拌轴通过棘刺连轴器连接,同步上搅拌轴带动下搅拌轴反向转动,搅拌电机反转时,上搅拌轴依然起到搅拌和离心作用,棘刺连轴器带动导流隔板转动实现与封堵板封堵配合,此时,泥浆导流孔和封堵通孔上下错位,泥浆不能从泥浆导流孔和封堵通孔上下流通,通过下搅拌轴的搅拌,同时开启第一排泥浆口上的控制泵,再通过泥浆泵将泥浆沉淀池的泥浆抽吸到罐车内运走;原泥浆水完成一级沉淀处理;
二级泥浆沉淀处理,在完成一级沉淀处理同时,搅拌池的泥水进入泥浆沉淀管道,通过在泥浆沉淀管道内上下交错设有多个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在完成初级沉淀后的泥水通过交错设有多个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时,大量的泥沙浆会逐渐沉淀在每两件下隔离板之间,通过在每两件下隔离板之间的泥浆沉淀管道上镶嵌有泥浆导运空心球,泥沙浆会通过泥浆导运空心球上的泥浆沉淀通孔进入泥浆导运空心球内,经过多个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过滤后的得到的泥水通过泥水回收管重新导入盾构机内使用,而进入泥浆导运空心球的泥沙浆通过转动电机的控制转动,将泥浆导运空心球的泥沙将迅速倒进泥浆水套内,再通过第二排泥浆口排出,然后泥浆导运空心球复位,继续收集泥沙浆。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池底部设有泥浆沉淀池,所述泥浆沉淀池底部为锥型且设有第一排泥浆口,搅拌池与泥浆沉淀池通过导流隔板隔离,搅拌池上部连接有原泥浆水进入管道,在搅拌池一侧连接有絮凝剂存储罐,在搅拌池中部竖直设有上搅拌轴,所述上搅拌轴顶部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泥浆沉淀池的中部竖直设有下搅拌轴,所述上搅拌轴与下搅拌轴通过棘刺连轴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6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罐底油泥减量化处理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