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5259.2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继虎;朱振宇;王雷;刘雪峰;张鹏;刘伟;徐树杰;任家宝;杜志彬;林凯;童丽萍;崔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0 | 分类号: | G01N3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薛萌萌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物质 确定 方法 溯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能够减少气味评价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量,保护人员身体健康;能够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指导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还能够得到不同材料气味与整车气味的匹配度,匹配度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车内材料与整车气味的关联性,可根据该匹配度排序结果确定优先整改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及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攀升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车内空气质量,尤其是车内气味正越来越多的被全社会关注。车内气味泛指车内各种气味的总称,可以通过人们的嗅觉器官进行分析和判断。当车内存在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味时,会刺激人的嗅觉器官,甚至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理危害。
目前,汽车行业主要通过气味评价员主观评价的方式对车内气味进行管控。当整车气味较大时,主机厂通过对非金属内饰材料进行气味主观评价,找到气味较大的材料,然后针对该材料进行整改,从而改善车内气味。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气味评价完全依赖人员的主观评价,工作量大,且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第二,未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导致整改缺乏方向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车内气味评价,完全依赖人员的主观评价,工作量大,且危害人员身体健康,另外未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导致整改缺乏方向性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车内气味物质检测:对整车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得到挥发性有机组分及醛酮组分定量分析结果;
S2:气味物质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确定:测定车内所有检出物质的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嗅阈值指的是某种物质能引起人体对其嗅觉感受的最小物质浓度,鼻腔刺激阈值指的是在嗅觉缺失的情况下,某种物质能引起鼻腔三叉神经刺激的最小物质浓度;气味物质嗅阈值和鼻腔刺激阈值的测定方法均采用现有的方法即可;
S3:整车重点气味物质确定:由韦伯-费希纳定律可知,单一物质的气味强度和化学浓度的对数成正比,见公式(1)
OI=k·logC (1);
式中,OI—气味强度;
k—常数,不同物质对应的值有一定差别;
C—气味物质的化学浓度;
将检出物质嗅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2级,鼻腔刺激阈值浓度对应的气味强度定为5级,通过车内检出物质的浓度值,得到检出物质的整车气味强度,选择气味强度≥3级的物质定为车内重点气味物质,得到车内重点气味物质清单。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将气味强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气味强度越大对车内气味影响越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能够减少气味评价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量,保护人员身体健康;能够从客观物质含量角度找到引起车内气味的化学物质,指导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内气味物质溯源方法,包括上述的述车内气味物质确定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材料气味物质分析:使用袋式法或箱式法对车内的内饰材料进行气味物质进行采样、检测,方法同步骤S1,根据步骤S3中公式(1)的曲线得出,内饰材料中属于车内重点气味物质的各物质的气味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未经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