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扁管与相变材料复合的方形/软包电池成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5195.6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冯能莲;李德壮;丰收;董士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7;H01M10/6568;H01M10/659;H01M10/653;H01M10/663;H01M10/6563;H01M10/657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通道扁管 软包电池 热管理 电池 固相变材料 传热介质 电池系统 相变材料 贴合 混合动力汽车 复合 纯电动汽车 电池成组 电动汽车 复合作用 换热效果 冷却方式 需求调整 单排 单片 双排 加热 冷却 并列 | ||
1.一种微通道扁管与相变材料复合的电池成组方法,针对方形/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将微通道扁管贴合在单片或单排、并列两片或双排电池的两侧,微通道扁管未贴合的部分布置固-固相变材料,通过微通道扁管内液体传热介质和固-固相变材料的复合作用实现对电池的冷却/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形/软包电池外面包覆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通道扁管串行布置或者并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通道扁管是单通道或者是多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形/软包电池的冷却/加热方式以及微通道扁管的布置形式由热管理设计需求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通道扁管内液体传热介质的冷却/加热采用外部强制循环换热和/或电加热辅助换热的多途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1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