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4827.7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唯一标识符 数字对象 选择操作 扫描框 读取 移动通信技术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移动终端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扫描框内存在至少两个待识别DOI时,根据对其中一待识别DOI的选择操作,确定所述选择操作所选择的待识别DOI为目标DOI;识别所述目标DOI。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的DOI扫描框内出现两个及以上的DOI时,无法进行识别和读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各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各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Identifier,DOI)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条形码或二维码等,特别是二维码,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具有标识、识别作用。以移动支付为例,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场合现金支付或刷卡支付等形式已经被移动支付所取代,日常生活正在逐渐演变成无现金时代。
移动终端通常通过扫描DOI的方式进行交互,然而,在实际应用的场景中,经常会出现扫描框内出现多个待识别的DOI的情况,此时,移动终端会出现无法进行识别和读取的问题。比如,目前的移动支付中,使用的方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作为信用识别标识,来实现支付的过程。在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时,会通过软件调整,自动对付款二维码进行对焦处理,识别以后提醒用户成功识别二维码,以及是否完成付款等。而对于不支持的二维码类型,通常直接忽略相关信息,不做任何处理。
然而,在现实的使用场景中,经常会出现多二维码在同一个取景框的场景,比如去菜市场买菜,相邻的两个摊位的二维码距离较近,两个二维码极容易进入同一个二维码扫描框,而基于现有技术,当二维码扫描框内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二维码时,无法进行识别和读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的DOI扫描框内出现两个及以上的DOI时,无法进行识别和读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移动终端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扫描框内存在至少两个待识别DOI时,根据对其中一待识别DOI的选择操作,确定所述选择操作所选择的待识别DOI为目标DOI;
识别所述目标DOI。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检测到移动终端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扫描框内存在至少两个待识别DOI时,根据对其中一待识别DOI的选择操作,确定所述选择操作所选择的待识别DOI为目标DOI;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目标DOI。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检测到移动终端的DOI扫描框内存在至少两个待识别DOI时,通过显示待识别DOI,接收对其中一待识别DOI的选择操作,确定目标DOI,实现了存在多个待识别DOI的情况下,对目标DOI的识别过程,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的DOI扫描框内出现两个及以上的DOI时,无法进行识别和读取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