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路补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599.3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8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夏泽民;周涛;高海波;陶科;缪勤竹;何智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龄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2 | 分类号: | F16L55/162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补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路补漏方法,包括将具有泄露缺陷的管道内部的物料排泄干净,将热熔胶粉碎后与铁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铁粉与热熔胶粉末混合物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混合物冷却后再将其粉碎成粉末状,使铁粉的表面附着有热熔胶,在管道泄漏部位的外壁附近设置有磁铁,并对管道泄漏部位的外壁进行加热,在管道的一个端口连接上三通管件分别与管道、气源输送管连接、漏斗、连接,将表面附着有热熔胶的铁粉由漏斗的上端口送入管道的端口,通过压缩空气将表面附着有热熔胶的铁粉吹入到管道内,吹入管道内表面附着有热熔胶的铁粉在管道外壁磁铁的作用下吸附在管道具有泄露缺陷的内壁上,并通过热熔胶与被加热后的管壁粘接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破损修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高效修复管道的补漏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管道漏气修补,需要在管道停汽以后对漏气部位,从管道的外部进行补焊。
目前,各类管道发生破损泄漏时,普遍采用从管道的外部对其破损的部位进行修补。但大部分管道都适用于输送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或液体,在管道内部气压或液压的压力作用下,被修补后的破损部位会重新出现破损,甚至会产生更引种的破损。另外从管道的外部对破损的部位进行修补,需要实现对管道的外壁进行清洁、打磨。这样势必回使其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有许多管道排列的非常密集,不易于对其进行清洁,甚至不易于对其进行修补。当然也可以采用更换管道的方法解决管道泄漏破损的问题,但对于一些野外作业的设备,或航行的舰船有时找不到可以用于更换的管件,而且又不便于从管道的外部对其进行修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高效快速的从管道的内壁对泄露破损部位进行修复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修复效果好,可以高效快速的从管道的内壁对泄露破损部位进行修复的管道补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管路补漏方法,采用从管路内壁修补泄露部位,所述修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具有泄露缺陷的管道内部的物料排泄干净;
S2、对排泄干净管道的内壁进行清洗、烘干处理;
S3、将热熔胶粉碎后与铁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铁粉与热熔胶粉末混合物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混合物冷却后再将其粉碎成粉末状,使铁粉的表面附着有热熔胶;
S4、在管道泄漏部位的外壁附近设置有磁铁,并对管道泄漏部位的外壁进行加热;
S5、在管道的一个端口连接上三通管件,三通管件的一端与管道连接、一个端口与压缩空气的气源输送管连接、一个端口与漏斗的下端口连接;
S6、将表面附着有热熔胶的铁粉由漏斗的上端口送入管道的端口,通过压缩空气将表面附着有热熔胶的铁粉吹入到管道内,吹入管道内表面附着有热熔胶的铁粉在管道外壁磁铁的作用下吸附在管道具有泄露缺陷的内壁上,并通过热熔胶与被加热后的管壁粘接在一起。
本发明通过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热熔胶可以通过加热融化粘合在物体的表面,将铁粉与热熔胶混合,使得铁粉的表面包裹有热熔胶,且将其制成粉末。便于在管道内部流动,而且含有铁粉的粉末状物体,在磁铁的作用下容易贴合在管道的内表面,在通过对管道管壁的加热,就可以使得吸附在管道内壁上的含有铁粉的粉末状物体牢牢地粘合在管道的内壁上。由于该补漏方法是从管道的内壁补贴在管道上的,因此不管管道内部的压力有多大,都不会使得补贴物脱落,而且会随着管道内部压力的增加会使得补贴物与管道的内壁粘贴得更加牢固。
为了便于磁铁将含有铁粉的粉末吸附在管道的破损泄露部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磁铁选用永磁磁铁或选用电磁铁。选用电磁铁时,可以通过控制电磁线圈内的电流大小,达到控制磁场强度的目的,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可以达到控制吸附在管道内壁上含有铁粉的粉末层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龄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龄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5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