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送风设备输出静电粉尘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136.7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2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 |
主分类号: | H05F3/00 | 分类号: | H05F3/00;H05F3/02;F24F7/0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吴宝仪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送风 设备 输出 静电 粉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种降低送风设备输出静电粉尘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送风设备的送风管道和出风部位,包括用于释放静电粉尘中的静电正电荷的金属部件和用于中和静电粉尘中的静电负电荷的壳聚糖部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有效降低送风设备输出静电粉尘所携带的静电荷,金属部件能够释放静电粉尘中的静电正电荷,壳聚糖部件能中和静电粉尘中的静电负电荷,使得经送风设备输送出的空气中含静电粉尘的静电荷和致病微生物大幅度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防空气污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送风设备输出静电粉尘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流在空间运动都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而粉尘、有害微粒和金属微粒可形成带静电的正、负电荷颗粒在空气中浮游,这些颗粒会因重力或静电力吸附或停留在物体的表面,特别是在空气湿度较低的时候,更加容易吸附在物体或人体的表面。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物体与空气之间的摩擦系数将增大,加速了静电粉尘颗粒的产生,静电粉尘颗粒的电荷量也随之升高,并吸附在运动中的物体表面及周边较近的地方。由于静电力的作用,物体表面储存的正、负电荷进一步将附近空气中漂浮的带静电粉尘微粒吸附,导致物体表面积满了大量的粉尘。特别是在电机高速转动下,风机的叶片不断将空气剪切,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同时气流将携带正、负电荷的粉尘微粒吹至更远、更广泛的地方甚至人体表面。气流夹着粉尘,粉尘带着静电在送风设备内运行距离越远,所产生的静电污染就越严重。如大楼的中央通风管道、冷气送风管道、汽车或家用冷气送风管道等,会积累形而成大量的灰尘和致病微生物,这不仅是脏和难清洁的问题,更是某些细菌,例如霉菌会通过送风或空调管道保留或者随着风飘散到管道外的空间。同时也是致病微生物滋生、积累和繁殖的地方。特别是医院、电脑及通讯的机房、科研单位、养殖场、地下煤矿、地下采矿通道业、棉纺厂、地铁站台、隧道、飞机通风系统、商场和仓库等的进风系统等,人们虽然用了多种的过滤方法,但都无法彻底消除带正、负电荷的粉尘颗粒,导致管道内的静电粉尘和致病微生物依然存在,侵害人体,传播疾病,甚至将带静电的粉尘和致病微生物送进每个空间,造成极大破坏性和安全隐患。
虽然大部分中央送风设备都会安装过滤和地线的接地装置,地线能够保护用电设备以及人体,过滤装置能净化空气。但两者都没有考虑到粉尘是带静电荷会产生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问题,例如新安装的通风装置,在初次送风期间,由于整套设备都是全新或人工清洁后,所有金属部位都是裸露,在新启用送风管道系统,吸入的空气粉尘或许所含的静电荷很低,但在高速风机叶片剪切空气的摩擦下,通过的空气粉尘微粒会快速携带静电正、负电荷继续被风推行,通风系统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重力或静电力将吸附含有单极或双极的静电粉尘,在风机的叶片上和整条送风管道的壁体上不断覆盖裸露的金属表面,管道内壁表面和新进入的含静电正、负电荷粉尘将相吸会粘附更多粉尘。理论上含静电正、负电荷的粉尘可能会互相中和而静电荷不断降低,但大风推送入来补充新的带静电正、负电荷粉尘不断覆盖表面,致使粉尘增加电荷量,又未被释放和中和就送至通风管道外,容易引起灾难事故和致病微生物继续滋生繁殖,若不采取措施,通风管道就变成了输送静电粉尘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管道,这是送风管道粉尘和有害微生物不断增加和污染空间的原因之一。
在危险品仓库以及矿山煤矿,特别是在易燃易爆和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下,通风设备的重要性和输入空气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空气湿度低时,微弱的静电被送至矿山煤矿的坑道内遇到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
医院、大型商场和地铁站场等人群流动性大的场所容易发生呼吸道流行病交叉传播的问题,如果通风系统不完善,容易加速疾病的传播。
又如私家车、公交地铁、高铁、飞机等人员密集等地方都会因冷气送风管道积累有害粉尘导致影响身体健康的细菌,特别是霉菌的滋生,现有技术根本没有办法根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未经杨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接式新型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化纤丝除静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