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3684.8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9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旋;刘启蒙;张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水 关联模型 水源 水质资料 含水层 实测 关联度计算 灰色关联度 数据标准化 关联系数 建立模型 目标区域 评价指标 预测结果 关联序 新颖性 离子 关联 应用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包括:收集目标区域各含水层实测水质资料及突水情况,基于实测水质资料,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计算及确定关联序,确定突水水源,与实际情况对比。本发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仅用各含水层的主要离子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其关联联系,建立模型进行判别,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具有一定新颖性,且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实际应用,为突水水源判别提供一种新思路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中突水水源判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否能在矿井突水后快速判断突水水源决定了能否快速合理的制定矿井水害防治方法,对矿井突水水源的传统研究是研究分析水文地质条件且操作复杂,本发明在矿井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已有突水点取样分析,根据水质分析结果采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模型方法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快速判别,操作简单,可直接获得突水水源,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目的
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煤矿开采中判别突水水源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的判别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收集目标区域各含水层实测水质资料及突水情况;步骤B,基于实测水质资料,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步骤C,数据标准化处理;步骤D,计算关联系数;步骤E,关联度计算及确定关联序;步骤F,确定突水水源,与实际情况对比。
本发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仅用各含水层的主要离子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其关联联系,建立模型进行判别,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具有一定新颖性,且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实际应用,为突水水源判别提供一种新思路与方法。
附图说明
此处用来说明的附图是为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为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能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所应用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A,收集目标区域各含水层实测水质资料及突水情况;
步骤B,基于实测水质资料,建立灰色关联模型;
步骤C,数据标准化处理;
步骤D,计算关联系数;
步骤E,关联度计算及确定关联序。
步骤F,确定突水水源,与实际情况对比。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上述每一步骤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A,收集目标区域各含水层实测水质资料及突水情况。
本发明实例中,结合某矿生产实践进行说明。某矿于2013年发生突水事故。以下是突水点和各含水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某矿2012年各含水层水化学分析综合结果 mg/L
步骤B,基于实测水质资料,建立灰色关联模型。
本发明实例中,基于A中实测资料,建立模型序列,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36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