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废水、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3404.3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1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峰;赵峰;冯海东;范耀方;孟涛滔;任伟娟;杨路;陈凯;杨磊;刘志斌;李超;闫丽萍;吴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12 | 分类号: | E04F17/12;C02F1/00;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昭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9 | 代理人: | 吕玉健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废水 垃圾 回收 利用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废水、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建筑垃圾回收池组件、建筑废水回收池组件,还包括沿建筑竖直高度方向设置的立管,所述立管上设置有与供建筑每层楼投放的建筑垃圾收集口和建筑废水收集口;所述立管与建筑垃圾回收池相连通;所述立管上设置有与建筑废水回收池相连的折弯管;在建筑垃圾回收池与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分离建筑垃圾与建筑废水的蝶阀。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建筑废水回收利用效率高、建筑垃圾分类及收集整理有序,不会对施工环境及城市卫生造成较大困扰,粉尘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建筑垃圾与建筑废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废水、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垃圾、建筑废水如不得到有效处理,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城市粉尘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等缺陷。尤其在一些施工工地,虽然建筑垃圾得到了妥善处置,但是此类垃圾没有及时进行分类,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占用较大体积,运输效率降低;同时,此类建筑垃圾在二次利用是仍需要进行粉碎,造成了作业效率的降低。因而,如何提出一种能够便于对建筑垃圾及建筑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的装置或者结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垃圾及建筑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废水、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建筑废水回收利用效率高、建筑垃圾分类及收集整理有序,不会对施工环境及城市卫生造成较大困扰,另外,粉尘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废水、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建筑垃圾回收池组件、建筑废水回收池组件,还包括沿建筑竖直高度方向设置的立管,所述立管上设置有与供建筑每层楼投放的建筑垃圾收集口和建筑废水收集口;所述立管与建筑垃圾回收池相连通;所述立管上设置有与建筑废水回收池相连的折弯管;在建筑垃圾回收池与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分离建筑垃圾与建筑废水的蝶阀,该蝶阀在收集建筑废水时关闭,在收集建筑垃圾时开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该装置还包括智能检测系统;所述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可编程PLC控制器、与可编程PLC控制器数据信号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警报装置、及智能开关挡板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建筑垃圾回收池组件的回收箱体底部用于检测回收的建筑垃圾重量信号,并将检测的重量信号发送至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折弯管中用于检测建筑废水的流量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流量信号发送至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建筑废水回收池组件的回收箱预设高度位置处用于检测液位信号,并将液位信号发送至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内预设有存储单元、比较单元、数据转换单元;所述数据转换单元将接收到的重量信号、流量信号、液位信号进行数据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相应重量值、流量值、液位值发送至比较单元,比较单元将接收到实时检测的重量值、流量值、液位值与存储单元中预设的重量阈值、流量阈值、液位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警报装置是否发出警报信号,以及控制智能开关挡板组件开启或者关闭立管的建筑垃圾收集口和建筑废水收集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智能检测系统还包括与可编程PLC控制器相连接的无线网络收发模块;建筑每层楼投放的建筑垃圾收集口和建筑废水收集口还设置有带有标记每层楼信息的发射器;所述建筑垃圾回收箱组件和/或建筑废水回收箱组件的回收箱外壳上还设置有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收发模块进行通信连接,用于显示建筑垃圾或者建筑废水的投放楼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3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于环保的高层建筑垃圾运输装置
- 下一篇:护墙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