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终端二次小线虚接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3195.2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施俊;樊晓波;王越超;冯璇;尤智文;王伟峰;胡水莲;朱炯;潘年;王峥嵘;朱炜;楼茜;秦超逸;陈颂;杨妍婷;蔡斌;沙征;白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二次 小线虚接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通信领域的一种单终端二次小线虚接测试方法,包括在测试仪器和被测试终端之间的链路建立后进行的下列步骤:测试仪器向被测试终端发送总召唤命令;测试仪器接收并显示被测试终端每个遥信点的解析值和每个遥测点的解析值,通过将被测试终端每个遥信点的解析值和每个遥测点的解析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找到解析值与实测值之间偏差超出规定范围或解析值为零的遥测点和遥信点,检查对应遥测点和遥信点上二次小线的接线;测试仪器向被测试终端上选定的遥控点发送遥控命令;测试仪器确认该遥控点接收并响应遥控命令是否成功;如果该遥控点接收并响应遥控命令失败的次数大于阈值,提示用户检查该遥控点的二次小线接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领域的一种单终端二次小线虚接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会有大量新建成的居民小区和商业中心落成,与之配套的配变电站也相应投入使用,新的变电站从设计、施工到投运,建设时间短,自动化程度要求高,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每个变电站有成千根上万根用于遥控、遥测、遥信或通讯的二次小线接入到继电保护设备和变电站监控系统,这些二次小线的接线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目前的二次小线检查纯粹依靠手工检查,不仅耗费人工严重,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小线的密度越来越高,手工已无法完成小线的检查工作了。
由于施工人员的自身技能、工作经验的不同,很难保证上万根的用于遥控、遥测、遥信或通讯的二次小线都能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完成接线。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验收周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如何能快速、方便、有效地检测出上述二次小线的接线质量,是摆在变电站验收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测试的时候,常常采用常规的尖嘴钳来检测二次小线连接强度,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每个人用力的大小无法定量测算,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用力太小可能检测不出接线不牢的情况,用力过大或许本来是接好的线给拉出来。
但更为重要的是:二次小线接线过程中的虚接无法通过上述办法检测出来,但是二次小线的虚接是影响电力系统通信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终端二次小线虚接测试方法,针对单个被测试终端的二次小线的虚接情况进行测试,不但可以测试链接建立、链路建立的情况,还可以测试遥测量、遥信量和遥控量,从而完成对二次小线的接线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终端二次小线虚接测试方法,包括在测试仪器和被测试终端之间的链路建立后进行的下列步骤:
发送总召唤命令步骤:测试仪器向被测试终端发送总召唤命令;
接收总召唤数据步骤:测试仪器接收被测试终端每个遥信点的解析值和每个遥测点的解析值,以及电度量;
解析步骤:测试仪器解析并显示被测试终端每个遥信点的每个遥测点解析值和每个遥测点地遥测值;
数据检查核对步骤:发现解析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超出规定范围或解析值为零的遥测点和遥信点,检查对应遥测点和遥信点上的二次小线;
遥控命令发送步骤:测试仪器向被测试终端上选定的遥控点发送遥控命令;
遥控命令确认步骤:测试仪器确认被测试终端上选定的遥控点接收并响应遥控命令是否成功;如果测试仪器确认被测试终端上选定的遥控点接收并响应遥控命令失败,进入:
遥控失败次数比较步骤:将当前的遥控失败次数加1,并判断当前的遥控失败次数是否大于阈值;如果遥控失败次数大于阈值,则:
遥控错误提示步骤:提示用户检查测试仪器的遥控参数设置,以及被测试终端上选定的遥控点的二次小线接线。
进一步的,遥控失败次数比较步骤中,如果遥控失败次数小于等于阈值,则返回遥控命令发送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3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