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围护结构承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0202.3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岑烈君;洪建江;黄轩安;龚铜权;褚晓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护结构 装配式 综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围护结构承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由围护结构(1)与预制综合管廊(2)两部分现浇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围护结构(1)包括三轴水泥土搅拌桩(11)和钻孔灌注桩(12),钻孔灌注桩(12)顶部预留有纵向钢筋作为桩顶预留筋(13),钻孔灌注桩(12)靠近基坑底部位置的内侧预留有预埋筋(14);预制综合管廊(2)包括管廊实体(21),管廊实体(21)顶部间隔设置一组结构梁(22),结构梁(22)顶部设有搭接板(23),搭接板(23)两端预留有向外延伸的搭接板预留筋(24),预制综合管廊(2)底部两侧预留有向外延伸的底板预留筋(25),桩顶预留筋(13)与搭接板预留筋(24)搭接连接,预埋筋(14)与底板预留筋(25)搭接连接;
所述围护结构(1)中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11)和钻孔灌注桩(12)均为两组排桩,且对称设置在基坑两侧,三轴水泥土搅拌桩(11)设置在基坑最外侧,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钻孔灌注桩( 12 )设置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11 )内侧,压顶梁(15)浇筑设置在钻孔灌注桩(12)桩顶,两侧的压顶梁(15)之间设有内支撑(16);
所述预埋筋(14)整体为L形,水平端嵌入钻孔灌注桩(12)的钢筋笼内侧,竖直端预留在钻孔灌注桩(12)的外侧,且每根钻孔灌注桩(12)内的预埋筋(14)成上下两层分布,每层分布3根;
在铺设方向上相邻的预制综合管廊(2)之间通过施加永久预应力张拉连接;
管廊实体(21)底板两端预设边长为200-300mm的矩形凹槽;
管廊底板预留筋( 25 )与钻孔灌注桩桩侧向预埋筋( 14 )的绑扎位置处于底板两端预设矩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结构承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管廊实体( 21 )在铺设方向的宽度为 2-4m ,截面为矩形形状,管廊实体(21)内部设有两个矩形空腔,用于铺设市政管线与预留检修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结构承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搭接板( 23 )在铺设方向的宽度为 1-2m 。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结构承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工作:按照城市市政规划确定管廊的布局线路,划定待开挖的基坑范围,并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步骤2,围护桩施工:在基坑两侧施打三轴水泥土搅拌桩(11)与钻孔灌注桩(12),钻孔灌注桩(12)的钢筋笼上预设有预埋筋(14),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11 )作为止水帷幕,三轴水泥土搅拌桩(11)与钻孔灌注桩(12)的入土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3,基坑开挖并施做内支撑:由上到下开挖基坑土体,开挖土体一米时,对钻孔灌注桩(12)进行截桩头处理,按照设计桩顶标高将外露的多余桩截掉,并预留好钻孔灌注桩(12)钢筋笼顶部的纵向钢筋,即桩顶预留筋(13);再施做压顶梁( 15 ),并同时做好内支撑( 16 ),然后继续将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坑底部两侧开挖斜坡槽;
步骤4,基坑底部处理:进行混凝土垫层处理,垫层的厚度为10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步骤5,弯折桩侧预埋筋:将基坑底部钻孔灌注桩(12)桩侧上层预埋筋(14)的竖直端钢筋弯折90°,至竖直端与水平端呈直线状,将下层预埋筋(14)的竖直端钢筋弯折45°,至竖直端与水平端呈135°;
步骤6,吊装并连接预制综合管廊:先将预制综合管廊(2)吊装到基坑预留位置,使搭接板( 23 )两端的搭接板预留筋( 24 )与钻孔灌注桩( 12 )顶部的桩顶预留筋( 13 )绑扎连接,预制综合管廊(2)的底板预留筋(25)与步骤5)中的钻孔灌注桩(12)桩内的上、下两层预埋筋(14)的竖直端连接,相邻预制综合管廊(2)之间通过施加永久预应力张拉连接,再进行预应力孔道灌浆处理;
步骤7,节点浇筑:先将预制综合管廊(2)的底板预留筋(25)与钻孔灌注桩(12)桩内的预埋筋(14)的节点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再将搭接板预留筋( 24 )与桩顶预留筋( 13 )节点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
步骤8,防水施工:由内而外采用三道防水;
步骤9,基坑回填: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两侧对称回填,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02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