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催化检测甲醛气体浓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9321.7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郑季历;程传晓;吴学红;李龙威;杨朋林;田永嘉;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谢萍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催化 检测 甲醛 气体 浓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催化检测甲醛气体浓度的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有转动组件和光催化检测组件,所述光催化检测组件包括阳极单元、阴极片和电流表,转动组件的步进电机与阳极单元的钛轴连接,阳极单元的钛片与电解液接触并通过碳刷和导线与阴极片串联连接,电流表串联在碳刷与阴极片之间,且钛片的迎光侧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阳极的钛片在受到光照的时候与阴极片形成闭合回路,用电流表通过电流大小,响应甲醛浓度的大小。本发明可以简单便捷的对空气中所含的甲醛进行准确的测量,有效地减少了药品以及仪器的损耗,降低了检测成本,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极大地简化了检测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催化检测甲醛气体浓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含有大量甲醛建筑材料、家具被使用,导致人们所居住的室内环境中含有大量的甲醛。高于一定浓度的甲醛,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上呼吸道、眼部、肝部等部位的病变。如何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进行精确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存在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色谱法等,然而它们所具有的最显著的共同缺点就是流程复杂、操作过程要求精度较高,而且需要大量的药品及检测仪器,推广普遍使用的条件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催化检测甲醛气体浓度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甲醛检测方法存在流程复杂、操作过程要求精度较高,而且需要大量的药品及检测仪器,推广普遍使用的条件苛刻等问题,通过使用本发明,可以简单便捷的对空气中所含的甲醛进行准确的测量,有效地减少了药品以及仪器的损耗,降低了检测成本,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极大地简化了检测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光催化检测甲醛气体浓度的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有转动组件和光催化检测组件,所述光催化检测组件包括阳极单元、阴极片和电流表,转动组件的步进电机与阳极单元的钛轴连接,阳极单元的钛片与电解液接触并通过碳刷和导线与阴极片串联连接,电流表串联在碳刷与阴极片之间,且钛片为经阳极氧化法制得的钛片。作为阳极的钛片在受到光照的时候与阴极片形成闭合回路,用电流表通过电流大小,响应甲醛浓度的大小。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步进电机和联轴器;步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联轴器连接。
所述联轴器为梅花联轴器。
所述阳极单元,包括钛轴、钛片、反应腔、电解液、碳刷和导线;钛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钛轴的另一端穿过反应腔的腔壁上的转孔并位于反应腔内,钛轴位于反应腔内的一端与钛片固定连接,钛片的上部露出反应腔,钛片的下部与电解液接触,电解液位于反应腔内;碳刷固定在反应腔的腔壁外侧并与钛轴接触;导线将碳刷和电流表和阴极片串联在一起;且阴极片通过导线设置在反应腔内且位于电解液内部。设置联轴器的目的在保证一定扭矩的条件下,满足步进电机与钛轴的绝缘。钛片的使用是因为便于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二氧化钛纳米管。
所述电解液为去离子水、无水硫酸钠以及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为了加强溶液的电导率,提高离子的传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提供一个碱性环境,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氢氧根的存在能够增强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提供更多的氧化性物质,强化光响应电流的精度。
所述反应腔的底部为弧形底,目的是消除局部流动死区及由此产生的对监测结果的偏差。
所述电解液的高度位于钛片的1/2处,因为在液高为钛片的1/2处时,二氧化钛表面形成的液膜最优,则测得值就最接近实际值。
所述钛片的氧化过程是先将钛片置入0.1M氟化铵乙二醇溶液中,在20V的直流电压下恒压电解0.5h,然后将电解处理后的钛片在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煅烧2h,升温速率设置为3℃/min,最后自然冷却。
在转孔处平行安装有骨架油封和陶瓷轴承,钛轴穿过骨架油封和陶瓷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93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