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旋压的铝合金管件塑性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8181.1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0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詹梅;张洪瑞;李锐;陈淑婉;樊晓光;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F16L13/14 |
代理公司: | 61204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管件 旋压 齿形凹槽 铝合金外管 管件 外旋 压紧 填充 损伤 金属塑性流动 外表面加工 金属流线 金属切屑 可靠连接 连接过程 密封连接 小径管件 旋压工艺 传统的 铝合金 工装 加载 内管 内旋 内装 套接 无屑 省力 模具 机床 变形 金属 | ||
1.一种基于旋压的铝合金管件塑性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是:
步骤1、铝合金内管连接端外表面齿槽的成形;
步骤2、旋压连接;
旋压连接的具体操作如下:
Ⅰ将O型密封圈安装在铝合金内管的各连接齿之间的凹槽内;
Ⅱ将外旋芯模安装在旋压机床主轴连接法兰上;将安装有密封圈的铝合金内管套装在该外旋芯模上,并使该铝合金内管的连接端远离旋压机床主轴;
Ⅲ将所述铝合金外管待连接一端套装在所述铝合金内管的连接齿上,使铝合金内管与铝合金外管呈现预套接状态,并使外旋连接用铝合金外管完全覆盖铝合金内管的连接齿;
Ⅳ旋压前的准备;以铝合金外管位于所述铝合金内管端口的外表面为起旋点;采用双旋轮对旋,调整旋轮安装角为0°,旋轮圆角半径为6mm;
Ⅴ启动旋压机床,对铝合金外管进行旋压;旋压三个道次;旋轮进给方向为旋压机床主轴方向,使得外旋连接用铝合金外管发生塑性流动变形,材料流入铝合金内管的齿槽中,随着旋轮的继续进给,外旋连接用铝合金外管的材料逐步填充压紧铝合金内管的齿槽中的O型密封圈;
Ⅵ退出旋轮和旋压机床的工作台;取下连接在一起的铝合金管件;至此完成对基于旋压的铝合金管件塑性连接全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旋压的铝合金管件塑性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铝合金内管连接端外表面加工齿槽的具体过程是:
Ⅰ将内旋芯模安装在旋压机床主轴连接法兰上,将铝合金内管装入所述内旋芯模内,并使该铝合金内管连接端位于所述内旋芯模的型腔端;
所述的内旋芯模的内径与所述铝合金内管的外径相同;该内旋芯模的一端为型腔端,该型腔端的内表面有多个齿槽,所述齿槽的数量及尺寸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齿槽相邻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l,各齿槽的深度为h,各齿槽的槽宽为b,并使各齿槽分布在内旋芯模一端端口至该内旋芯模中部的连接段内;
根据体积不变原则,材料流入齿槽中的体积V入须小于1/3的铝合金外管连接端材料的体积V总;
判断材料流入齿槽中的体积V入是否小于1/3的铝合金外管连接端材料的体积V总;
故齿槽参数l、h、b取值合适;
Ⅱ旋压前的准备;以铝合金内管位于所述内旋芯模型腔端的端口内表面为起旋点;调整旋轮安装角为0°,旋轮圆角半径为6mm;
Ⅲ启动旋压机床,对铝合金内管进行旋压;旋压两道次;
Ⅳ第二道次旋压结束后,旋压机床沿Z轴方向退出旋轮,X轴方向退出工作台,卸载加工好的铝合金内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旋压的铝合金管件塑性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铝合金外管连接端材料的体积V总的过程:
V入≈n·s1·l, (1)
V总=s2·h2, (2)
式中:
n为齿槽数量;在确定齿槽数量时,位于所述型腔两端的各凸台的外侧分别多计入一个齿槽;
s1为齿槽小径r1与大径r2构成的圆环的面积,s1=πr12-πr22;
l为各齿槽相邻的槽壁之间的距离;
s2为铝合金外管连接端大径r3与小径r4构成的底面积,S2=πr32-πr42;
h2为铝合金内管连接端齿槽和凸台的总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81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室内装饰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耐压骨架柔性装配系统的自动穿绳装置